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于波:丈夫马季离世17年,独留她一人在世间,儿子的孝顺让她心安

更新时间:2025-01-11 08:21  浏览量:2

在演艺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璀璨星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情感的深沉。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相声大师马季和他的家人之间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

马季,这位在相声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生于艰苦岁月的他,童年被贫穷的阴影紧紧笼罩。那时候,为了能让自己和家人勉强维持生计,小小的马季不得不四处奔波找零工做。有一次,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偶然走进了一家相声馆。馆内传出的欢声笑语仿佛有一种魔力,瞬间就将他吸引住了。那一刻,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他心底种下了对相声热爱的萌芽。从那以后,只要他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像着了魔似的跑到相声馆的窗户下,垫着脚尖、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观看里面的相声表演,眼中满是对那个世界的向往。

后来,马季幸运地考上了新华书店的发行所,成为了一名读书员。这个工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打开相声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在那里,他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只要是和相声有关的书籍,他都如获至宝,一本接着一本地读,尽情地汲取着其中的知识养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他心底那颗热爱相声的种子开始茁壮成长。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相声,每写完一段,就迫不及待地表演给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看。他那幽默风趣的表演常常把大家逗得前俯后仰,捧腹大笑。周围人的热烈反应就像一剂强心针,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于是,他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凭借着自己创作的《搞对象》和《都不怨我》这两部作品,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分别赢得了一等奖。这就像是两颗闪耀的星星,让他在相声界这个浩瀚的天空中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曲艺团的目光,十几位老师都争着抢着想收他为徒。就这样,马季毅然决然地告别了新华书店,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声的学习和创作中。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相声技艺就像火箭一样飞速提升,一步一步成长为了备受尊敬的相声大师。

马季对相声界的贡献,那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相声艺术。他先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学相声,后来又得到了多位名家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这些都成为了相声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收徒无数,那些徒弟就像星星点点散布在整个相声界。其中,冯巩、姜昆、笑林、侯冠男等十几位徒弟更是声名远扬。虽然这些徒弟们在相声表演上并没有完全复制马季的风格,但只要仔细聆听,就能发现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着马季的影子,那是一种传承,一种对相声艺术的执着追求。

马季特别注重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他始终坚信相声是来自民间、扎根生活的艺术。就拿他的经典作品《新桃花源》来说,为了能把桃花源的神韵和故事通过相声生动地展现出来,他不辞辛劳地多次前往湖南的桃花源实地考察。那蜿蜒的山间小路、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成为他创作的丰富素材。不像现在有些相声,只是简单地拼凑一些网络段子,缺乏生活的底蕴和深度。他还是一位敢于用相声批判现实、勇于创新的艺术家。

曾经,周总理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希望他能创作一个讽刺球场不文明现象的段子。马季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经过精心创作,《打篮球》这部作品应运而生。他也因此成为了我国体育相声的开创者。与传统的相声艺术家马三立、侯宝林等人相比,马季的相声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表演就像是在和观众聊天一样,轻松随意,包袱一个接一个,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虽然有人说他的相声有点 “俗气”,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他接地气的表现,是他对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在马季的人生中,他的妻子于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相识于马季最艰难的时期。那时候,马季从事相声行业后,并没有一帆风顺。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不能登台说相声,还要被迫去做苦力,生活陷入了困境。而于波,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性格爽朗,嗓音洪亮,唱起歌来格外动听。当时,马季所在的文工团团长十分赏识于波的才华,为了能让她加入文工团,团长答应了于波母亲帮她找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马季。

于波其实早就听过马季的相声,在她的印象里,马季应该是个老头子。所以当她第一次见到马季时,眼前这个憨厚的 “小胖子” 让她感到十分意外。而马季在见面时的表现也很特别,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刻意展示自己的优点,而是坦诚地把自己的缺点一一说给于波听。这种独特的方式,既巧妙地缓解了两人初次见面的尴尬气氛,又让于波看到了他的真诚和率真。在之后的相处中,马季的温和有礼、对女性的尊重,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于波。渐渐地,两颗心越靠越近,终于在 1967 年,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他们的爱情结晶 —— 儿子马东诞生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马季的人生再次陷入了黑暗。他不断地受到外界的批评和质疑,生活变得举步维艰。周围的人都纷纷劝于波离开马季,他们觉得这样于波就不会被拖累,儿子也能有更好的生活。离婚似乎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选择。但是,于波却异常坚定,她坚决不同意离开。对外,她勇敢地反驳那些对马季的怀疑和诋毁;对内,她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用自己的爱和坚强为马季撑起了一片温暖的港湾。他们的感情在这场风雨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真正做到了生死与共。其实,马季比于波大了九岁,但年龄的差距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障碍,反而让他们更加理解彼此,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在马季的健康问题上,于波更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有一次,于波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饭菜,突然听到书房里传来马季大声呼喊她名字的声音。她心里猛地一紧,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急忙扔下手中的厨具,冲向书房。当她赶到时,看到马季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脸色苍白。她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只知道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尽管医生进行了及时的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马季。那一刻,于波感觉自己的世界崩塌了,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悲痛欲绝,哭得几乎晕厥过去。这并不是马季第一次突然倒下,19 年前,他就曾因心肌梗塞和糖尿病倒下过一次。那一次,于波被吓得不轻,从那以后,她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马季。

她知道马季的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于是,她狠下心来,把家里所有的糖果都扔掉了,重新调整饮食结构,每天都准备清淡的饭菜。马季特别爱吃甜食,有时候会苦苦哀求于波给他吃一颗糖,但于波每次都坚决拒绝了。因为她一想到马季上次倒下时的情景,心里就充满了恐惧,她再也不想经历那种痛苦了。为了马季的身体健康,她每天都会拉着他出门散步,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这一坚持就是 19 年。在这 19 年里,于波就像一个守护天使,用自己的爱和坚持,努力为马季的生命续航,多留住了他 19 年的时光。

马季离开后,于波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马东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心疼不已,他想让母亲搬来和自己一起住,这样他就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但是,于波拒绝了。这个她和马季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对她来说有着太多的回忆。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还留存着马季的气息,她觉得只要自己还住在这里,马季就好像没有离开。她害怕自己一旦搬走,马季回来就找不到家了。所以,她依然选择独自留在老房子里,守着那些回忆。于波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她不仅唱歌好听,还擅长写歌。她创作的《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在董文华的深情演绎下,传遍了大江南北。

马东深知母亲心中的痛苦,他在努力整理自己失去父亲的悲痛情绪的同时,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去陪伴母亲。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替代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但他想用自己的爱让母亲感受到温暖。马东的妻子也非常孝顺,每当马东工作忙碌的时候,她就会主动承担起陪伴婆婆的责任。她会陪着于波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也会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后来,马东有了女儿,这个新生命的诞生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于波的生活。孙女的天真可爱让于波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她在这个小生命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如今,于波已经满头白发,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但她对马季的爱却从未有丝毫的消减。她依然像往常一样,住在那个充满回忆的老房子里,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好像马季还在她身边一样,她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马季的深情。在今年年初,马季的 90 岁冥寿时,弟子们、于波和马东又聚在了一起,共同为马季庆生。照片中的于波虽然容颜已老,但精神矍铄,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马东把她照顾得很好。这么多年过去了,于波对马季的深情始终如一,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歌,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感动着每一个人。

标签: 马季 于波 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