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待到失望!贾冰《假爸爸》,小品式电影的大败笔?
更新时间:2025-01-24 14:58 浏览量:2
贾冰,一个被喜剧耽误的大厨。
嘉宾可谓是大器晚成,凭借狂飙当中的角色火了一把。
他的形象、表演风格深入人心,大家都记住了这个能带来欢乐的喜剧人。
当他带着自导自演的电影《假爸爸》走向大银幕时,观众们满怀期待,本以为能在电影中延续小品的幽默与温情,可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场失望。
从电影体量来看,《假爸爸》就像是一个被强行拉扯长大的孩子。它原本有着小品的体量,却硬生生地拼凑成一部电影。在小品舞台上,误会是制造冲突与和解的关键,贾冰过往作品也常常依赖误会制造笑点。
在小品的短暂时间里,这种方式或许能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可在电影里,这一创意却无法撑起整个剧情。电影时长需要丰富的情节、饱满的人物和深刻的内涵来填充,而《假爸爸》只是一味地用误会抖包袱,人物情感始终停留在浅薄表面,难以触及观众内心深处。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过气歌星被长相相似的人冒名顶替,儿子追查真相后,为给真爸爸凑手术费,与假冒者一起走穴赚钱。贾冰一人分饰真假两个父亲,本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制造看点的设定,可他却只是把小品的老套路照搬到电影中,剧情的每一次转折、角色的每一个抉择,都像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真明星儿子认假做父的情节缺乏合理性,整个故事如同建立在荒诞的浮云之上,诸多情节和人物动机都难以自圆其说。
为了撑起电影时长,《假爸爸》只能不断生硬地制造误会。通过真假父亲与儿子的和解来完成亲情的升华,这一想法看似可行,实则让观众如坐针毡。电影的基石——逻辑与人物关系,在这部影片中难见真实。父子间的情感纽带显得苍白无力,即便电影试图通过父子情感来提升价值,也只是徒劳无功。真挚的感情需要坚实的故事土壤与细腻的人物刻画作为支撑,而《假爸爸》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贾冰从小品演员转型为电影演员,又涉足导演领域,他的电影或许见证了他在喜剧圈的好人缘,可却未能展现出他在电影创作方面的天赋。他只是将一个平庸的小品剧本,强行拉长成了一部冗长空洞的电影。视听语言方面的不足,更是让这个俗气的父子情故事显得更加烂大街。
贾冰在小品舞台上的成功,让观众对他在电影领域也充满期待。但《假爸爸》的失败也给众多喜剧人以及影视创作者敲响了警钟。小品和电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创作规律和要求。不能简单地将小品的创作模式套用到电影中,电影需要更丰富的叙事、更立体的人物塑造以及更深刻的主题表达。
对于贾冰来说,或许应该认真反思这次的失败,听一听观众的建议。如果在电影创作方面确实缺乏天赋,不妨回归到自己擅长的喜剧演员领域,继续在小品舞台上发光发热,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小品作品。
而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来说,也应该从《假爸爸》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出更多真正优秀的喜剧电影,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