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七月风波充分暴露“传统戏艺困境”
更新时间:2025-01-26 10:48 浏览量:2
相声界“七月风波”,表面看不过是侯(耀华)、杨(文议)、郭(德刚)之间的个人恩怨在相声江湖的客观反应,深入剖析,则是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发展困境的集中反应。
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封为国粹,河北梆子、评剧、豫剧、越剧、粤剧、秦腔、晋剧等色彩纷呈;相声、大鼓、评弹、评书、快板、二人转、坠子等百花齐放。新中国成立后,讲求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所有这些艺术形式经过改造、创新,均得以新的面貌活跃在祖国大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逐步走向高潮。京剧有了“八大样板戏”;相声有了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常宝华等几大家。改革开放后,又有新一代相声演员崛起,包括苏文茂、马志明、杨少华、杨振华、马季、牛群、杨议、赵振铎、高英陪、侯耀文、李伯祥等都有经典段子传世。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包括京剧和相声在内,所有传统戏艺几乎都陷入低谷。京剧自八大样板戏之后,再无优秀新戏问世,有的无不是炒祖宗剩饭,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远离中国时代、人间烟火;相声亦然,自杨议、侯耀文、牛群之后,再无脍炙人口的新相声现演。反倒是郭德纲异军突起,打出恢复相声传统的旗号,创办德云社,把相声由大舞台带回小剧场、由脱俗带回庸俗(也不乏低俗)、由剧场带回市场,不仅门徒众多,而且市场火爆,动不动就是1800元甚至更高的评价,一时间,体制外不归赵(本山,二人转系小品)、就归郭(德刚、江湖系相声),令体制内相声演员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由此再看2024年7月12日至今爆发并延宕的相声界“七月风波”,它的发生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相声界多重矛盾集中爆发的必然。
一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矛盾。相声是有体制内外之别的。曲艺家协会无疑代表体制内。包括姜昆、冯巩,都只拿钱不干活,十数年没有像样产品问世;面对郭德纲的红红火火,除了批判其三俗之外,毫无还手之力。郭德纲则在“三俗”的鞭挞下名声日躁,门徒日多、影响日大,不仅说相声,还演戏唱歌拍电影电视剧,还跑到中央电视台搞喜剧大赛、到东方卫视搞相声综艺,整个体制内被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不是郭德纲太强,而是体制内太怂。这种局面,没有人愿意看到。
二是新相声与旧相声的矛盾。侯宝林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新相声,祛除了传统段子中的江湖气和低级趣味,开创了以相声反应时代社会的积极范式,推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段子,形成了清新脱俗、幽默求乐的侯派相声。但是,郭德纲的出现,对原本就低潮的新相声构成极大冲击,在名与利的驱动下,许多相声演员加入了德云社,加入了相声“返祖”大军,令新相声青黄不接的窘境雪上加霜。新相声将往何处去?连我这门外汉都心急如焚。
三是侯马常与郭德纲。在郭德纲出现之前,中国相声界基本归属于侯马常三家,即侯宝林、马三立和常宝华。其中以侯门最旺,其门生如马季、师胜杰等都曾经名噪一时。马季的门徒如姜昆、冯巩等也是著名相声演员。但是,时至今日,侯马常均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马三立之子马志明拒绝收徒,其孙马六甲基本不会说相声;马季、师胜杰分别组建马家军、师家班,与侯门渐行渐远,侯宝林之子侯耀华败在常宝华门下;常派自常贵田去世后,基本销声匿迹。反观郭德纲,门下弟子众多,客卿云集,包括侯马常的许多弟子都跑到德云社说相声了。这让侯马常家情何以堪?
四是门生与海清。这是一个尤为奇葩的问题。相声来自江湖,尤重师承。相声说的再差,只要有师门庇佑就不愁没饭吃;相声说的再好,没有师父也备受歧视,曰海清。这一陋习在解放后已经在平等的旗帜下被摧毁,但自赵本山开门收徒被受跪拜礼、郭德纲迅速效仿起,又沉渣泛起了。像杨议这样一个十分优秀的相声演员,也因没有师承而备受嘲讽。这让许多拜师无门的相声演员胆战心惊。
综合上述再看七月风波,许多怪现象就见怪不怪。诸如,同样是杨议之口,为什么会从开始的“捧刚”逆转为“砸缸”,其背后一定是矛盾在推动;为什么杨议由“遛猴”逆转为“拜侯”,而 侯耀华则由“烤羊”逆转为“牵杨”;为什么会由杨郭之争转变为江湖乱战,各种嘴脸粉墨登场,胡言乱语、粗鄙不堪、一派丑陋景象。公正的说,杨议(杨文议)对郭德纲的批评完全可以划入文艺批评的范畴,诸如五个一、余家乐、老抖、外行割韭菜等,虽然辛辣,但切中要害。而包括真实护郭者、假借护郭而损杨者在内,对杨议的反驳则都粗鄙的人身攻击、粗口骂战,比较之下,杨议引起更广泛共情共鸣就不奇怪了。辱骂和恐吓都不是战斗。这永远是真理。
杨议最终得以拜侯宝林大师为师,对于侯杨来说无疑是双赢。杨议选择拜师侯宝林,根本不是要从已故大师那里学到什么技艺,而是要解决师承难题、摆脱海清困扰,堵住江湖上嘲讽之嘴。侯耀华选择拉杨议入侯门,可以通过发挥杨议的艺术成就,解决侯门后继无人问题。这一点,侯耀华表达的已经足够清楚。他说,目前看能够扛起侯派相声大旗的,非杨议莫属。而杨议拜在侯宝林大师门下,对于弘扬新相声也是雪中送炭。杨议无师承,但其相声的魂魄却是地地道道的侯派相声也就是新相声。在杨议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杨少华的熏陶、侯宝林乃至侯耀华的指点等均功不可没。这就决定了,杨议的相声血液中,流淌着侯派相声的基因。由杨议也就是杨文议扛起振兴侯派相声大旗,顺理成章。
在此,不能不说下郭德纲到底是谁的继承人?是相声马派继承人还是京剧麒牌继承人。马志明给了郭德纲一个醒子,指定他为马氏相声继承人;郭德纲对着麒麟童相声照片三磕九叩,成了麒麟童弟子,自视为麒派继承人。但他是吗?马三立之所以是相声大师,与侯宝林一样,都是因为说的是新相声,不是讲话派老相声。郭德纲说的是新相声吗?当然不是。郭德纲与侯马走的是反向路线,侯马由旧向新,郭德纲则由新复旧,怎么能承担起马派传人呢?至于拜师麒麟童,与杨议拜师侯宝林是一样的,都是“徒弟代拉拜故人”;但是,杨议说他“老抖”、“卖假货”;王珮瑜说他“根本不懂京剧”,说明他距麒派京剧还很远。
郭德纲很有才华,也在演艺市场站稳了脚跟,成就不凡,应与肯定;但是,如果因此而打压其他演艺人员、拒绝合理的文艺批评,闻过则震怒,则令群起而攻之,以至于不顾底线,粗鄙粗口,就不好了。好在杨议抗揍,骨头够硬、脸皮够厚、嘴巴够利,舌战群儒而不落下风。否则,他一定会成为“王珮瑜第二”。
杨议拜师成功,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也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希望以此为契机,把侯派相声即新相声带出低谷、发扬光大,也给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艺走出低谷蹚出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