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笑星”岳云鹏:似乎在跌落“神坛”的路上越走越近
更新时间:2025-02-06 12:09 浏览量:1
在娱乐圈这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上,岳云鹏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他曾经耀眼的光芒给无数人带来了欢乐与慰藉,可如今却也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与泪水、荣耀与失落,让我们忍不住想要翻开这一页页的故事,探寻他成名背后的艰辛与被大众逐渐不喜爱的复杂缘由。
1985年,岳云鹏诞生于河南濮阳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那是一个贫穷到让人揪心的家庭环境,破旧的老宅仿佛在风雨中飘摇的残烛,每到下雨天,外面的大雨就像无情的侵略者,屋内则是小雨淅淅沥沥的凄惨景象。
年幼的岳云鹏只能在这冰冷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雨水成了他童年恐惧的来源之一。
过年,本应是充满欢笑和温馨的时刻,但在岳云鹏的记忆里,只有父母为生活愁苦的面容和一家人勉强糊口的窘迫。没有丰盛的年夜饭,没有崭新的衣服,有的只是生活沉甸甸的压力。
贫穷像一团驱不散的阴霾,自卑也悄然而生。他晚上睡在牛棚里,与牛为伴,牛的呼吸声和那股特殊的气味,成了他童年记忆里无法磨灭的一部分。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砺出了他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10岁的他或许从未想过,未来自己会站在全国瞩目的舞台上,收获无数的掌声与荣耀。
14岁那年,家庭经济的重担如大山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岳云鹏不得不辍学,带着对未来仅存的一丝憧憬,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打工之旅。
他满心以为大城市会是希望的乐土,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初到北京的岳云鹏,就像一只迷失在繁华都市中的孤雁,四处碰壁。年龄小成了他找工作的巨大障碍,很多地方都将他拒之门外。
他先是在石景山的一个工厂看门,从穿上那双鞋子开始,他就像是在与命运进行一场艰难的赛跑。他每天跑步锻炼、上班巡逻、下班休息,那双鞋子见证了他的辛苦。
鞋帮和鞋底慢慢裂开,到第三个月时,整个鞋底都掉了,他只能穿着仅有鞋帮的鞋子又坚持走了三天直到月底。而且他上的是夜班,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这段时间他必须时刻警惕,担心小偷光顾,还要防止下班的人顺手拿走工厂的设备,眼睛整夜都不敢合上。
即便如此努力,工资还经常被克扣,干了一年多后,他无奈地选择了辞职。
随后,他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学电焊时,那高温和强光如同恶魔一般折磨着他的身体和精神,每一次焊接的火花溅起,都像是生活给他的又一次刺痛。
刷厕所时,刺鼻的气味充斥着鼻腔,繁重的清洁工作让他几乎崩溃,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黑暗深渊。洗碗的时候,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双手满是冻疮和伤口,那是生活在他手上刻下的一道道痛苦印记。
后来,他好不容易在饭馆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从刷碗、端盘子一路干到后厨看蒸锅,本以为看到了一丝曙光,却被大厨的亲戚顶替了职位。
那种失落和无助就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他迅速调整自己,换了一家餐馆继续从头开始,哪怕是打扫厕所这样的脏活累活,他也毫无怨言。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在酒店当服务员的时候,因为计算错了两瓶啤酒的价格,他被一个顾客狠狠地数落了很长时间,最终被餐馆开除。
这一事件对岳云鹏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不仅失去了工作,更失去了尊严,当经理的梦想也破灭了。
即便后来他出名了,赚了很多钱,提起这段经历,他依然充满愤怒:“我仍然恨他。我非常恨他,现在仍然恨他!”这一段段早年的经历,每一次挫折都像是一把刀,在他的心上划下一道伤痕,但也正是这些伤痕,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2004年,命运终于对岳云鹏露出了一丝微笑。当时他还在一家面馆当服务员,一位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发现他声音条件不错,便把他拉到一边说:“你的声音挺不错的,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跟他学相声。”就这样,岳云鹏一脚迈进了德云社的大门。
彼时的德云社正处于创办初期,还没有如今的辉煌,郭家班也不像现在这样备受欢迎,曹云金、何云伟当时算是德云社的台柱子。
岳云鹏刚进入德云社时,主要任务就是打扫卫生、做杂务。但他心中怀揣着一个大大的梦想,为了能赶上同门师兄弟,他付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他每天4点就起床,而其他人6点才起床。每天背诵数十次“报菜名”“地理图”等相声难关;为了练习普通话,秋季拿着报纸在外面大声朗读,睡觉前、上厕所时都在背诵。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只为了心中的那个相声梦。经过一年多的疯狂练习,他对相声的执着和热爱令人动容。
2005年,郭德纲给了他一个登台演出的机会。这对于岳云鹏来说,就像是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道曙光,无比珍贵。
尽管初次登台时,他还有些紧张和青涩,但扎实的前期准备让他顺利完成了表演。这次登台,就像一颗微弱的星星在德云社的天空中开始闪烁,虽然光芒不强,但却充满了希望。
之后的日子里,岳云鹏更加努力地打磨自己的技艺。
他常常在大半夜,剧场里空荡荡的时候,对着空无一人的座位嬉笑怒骂,反复练习表演的节奏和情绪。在小剧场打杂时,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看别人表演来汲取经验。
为了说好相声,他在大冬天站在室外拿着报纸大声朗读,练习普通话。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的相声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在德云社崭露头角。
随着在德云社的不断积累和成长,岳云鹏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上海商演。
在成名前的一段日子里,岳云鹏和孔云龙在庞各庄的一个小院子里帮姐夫养狗。
白天去园子里学相声,晚上回来养狗,他们都很努力,互相较劲。一个《地理图》的本子,岳云鹏用三天就背下来了,而孔云龙用了七天。
当时的孔云龙在台上已经有模有样了,但岳云鹏还没上过台,什么都不会。要知道,《地理图》是相声里最难背的本子之一,岳云鹏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下来,足以见得他的努力和天赋。
后来,德云社的商演逐渐增多。一次要去上海演出,姐姐找到姐夫说,让他带着小岳去一趟,让小岳也见见世面,多积累些经验,姐夫同意了。
几天后,上海商演名单下来,果然有岳云鹏的名字。他兴奋得难以入眠,一是能坐飞机了,二是能登上大舞台了。
不过,开心之余他也为作品发愁。姐夫给他建议,既然他会唱歌,那就从唱歌入手,因为当时用这个包袱的人还比较少。
那时的岳云鹏没有固定搭档,只能在后台看谁闲着就把谁拽来对对词,然后拉着人一起上台。《学唱歌》在小园子的演出效果不错,他就带着这个作品去上海演出。
到了上海,刚好侯震有空,他又拉着侯震一起对词演出。没想到演出效果超出预期的好,这个作品一下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个包袱一直沿用到现在,仍然非常受欢迎。
岳云鹏第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那种喜悦和成就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相声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上海商演的成功,让岳云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接下来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
上海商演回来后,大家开始张罗着给他找搭档,可是搭配换了一个又一个,效果始终不理想,大家又开始怀疑岳云鹏,觉得他上海商演那次的成功纯属偶然,就连岳云鹏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小自信也被摧毁了。
然而,小剧场演出有个规矩,越受欢迎的演员出场顺序越靠后。慢慢地,开始陆续有演员找姐夫说:“把岳云鹏调到我们后面吧,我们接不住他了。”演出反响越来越好,史爱东找到岳云鹏说:“小岳,打今儿起,咱俩不能泥。
”“泥”是相声用语,就是“不火”的意思,不能泥,也就是不能不火。两人暗下决心,哪怕是现在的作品有不太严谨的地方,演出也不能不火,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的风格。
岳云鹏逐渐找到了舞台的感觉,他一个礼拜上三个新作品,整个人处于疯狂的创作状态,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也不想休息。演出越来越火,姐夫很开心,找到岳云鹏说:“我给你说说吧。”“我给你说说吧!”这句话姐夫可不常说,一个演员不到一定程度,姐夫是绝不会跟他说这句话的。
姐夫能对岳云鹏说这句话,愿意给岳云鹏解析作品,意味着岳云鹏终于在专业方面得到了姐夫的认可。
包括《学唱歌》,姐夫也给了很多意见,重新确立了角度和切入点,教他如何把握人物,如何扔包袱,如何应对观众的现场反应。经过几天的交流,岳云鹏就像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完全开窍了。
《学唱歌》《汾河湾》《当行轮》等一系列火爆作品将岳云鹏推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的表演,网上也开始有人关注他、追捧他,铺天盖地的赞誉接踵而至。
2010年,德云社经历出走风波,骨干力量奇缺,郭德纲决定让岳云鹏挑大梁,但史爱东请假回家,需要离开好几个月,岳云鹏没有搭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姐夫找来了孙越,让岳云鹏与孙越搭档演出。
第一次演出时,姐夫、于谦坐在台下观看,觉得孙越很适合和他搭档,两个人自己也感觉很默契,于是决定固定搭档演出。
与孙越固定搭档后,岳云鹏又连续推出《我在保安队的日子》《车在囧途》《歌曲漫谈》《做个有钱人》《河南style》等影响力巨大的相声作品,一时间,他声名大噪。
他开始品尝到成名的滋味,上街有人认识他了,会有人要求签名合影了。“成名的感觉很好,也很微妙”,关于成名的滋味,岳云鹏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
在相声领域取得成功后,岳云鹏开始踏上春晚的舞台,这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岳云鹏参演小品《扰民了您》获得春晚节目三等奖。这次春晚之旅,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他,也让他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岳云鹏与孙越表演相声《我忍不了》。
在春晚这个全国瞩目的大舞台上,他凭借着精彩的表演,将幽默和欢乐传递给了千家万户。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了全国观众喜爱的喜剧明星。
此后,岳云鹏又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关注,也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体验。春晚的舞台,让他从相声界的知名演员,一跃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事业达到了巅峰。
除了春晚,岳云鹏还积极参与各种综艺节目和影视拍摄。2015年,他主演喜剧电影《煎饼侠》,其改编的《五环之歌》也成为了《煎饼侠》的推广曲,唱红大江南北,他也因此被网友誉为“五环教主”。
他还加盟央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和浙江卫视真人秀《西游奇遇记》等节目,在节目中,他凭借着真实、质朴的性格和幽默搞笑的表现,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备受喜爱的岳云鹏,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相声表演的模式化与舞台接梗能力
在相声表演方面,观众开始觉得他的作品缺乏新意。
早期,他凭借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接地气的包袱,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但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加,观众对他的期待也发生了改变。他的相声逐渐陷入一种模式化,总是那几个经典的梗反复使用,比如“五环之歌”“一馁馁”“捂脸卖萌’”等。
从相声创作的结构来看,传统相声讲究起承转合,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作用,早期岳云鹏在创作时能够巧妙地利用传统结构,将这些接地气的梗融入其中,使得包袱抖得恰到好处。
例如“五环之歌”,原本是基于北京的交通现状这一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创作的,与传统相声结构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喜剧效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观众的喜好逐渐多元化,他们渴望在相声作品中看到更多反映当下社会热点、新鲜事物以及多元文化的元素。
但岳云鹏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开始出现缺失,他没有及时跟上观众需求的变化,仍然过度依赖那些经典梗,导致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且,他的舞台接梗能力也受到了质疑。在一些综艺节目中,面对突发情况或其他嘉宾的调侃,他有时不能灵机应变,给人一种表演全靠背词的感觉。
比如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嘉宾突然对他进行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调侃,按照正常的节目节奏,他应该迅速给出一个幽默风趣的回应,可他却愣了一下,然后给出了一个比较生硬的回答,这就使得节目效果大打折扣。
这背后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了相声表演中的固定套路,在面对综艺节目的即兴环境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二)综艺节目中的不当言行与负面形象
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也让他受到了不少争议。他曾在节目中评价女嘉宾腿粗,这种言辞失当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具体来说,在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女嘉宾穿着比较紧身的裤子,岳云鹏看到后直接说:“你腿好粗啊。
”当时的情境是大家正在进行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他的这句话显得非常突兀,而且带有一定的冒犯性。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形象,让他以往给人的憨厚、朴实形象大打折扣,不少观众对他产生了反感。
此外,他在拍摄综艺时,还被传出动不动甩脸子的负面新闻。
例如在录制某档室内综艺时,因为节目环节设置的一些问题,他需要反复进行一个比较困难的挑战任务,可能是由于压力和疲惫,他在拍摄过程中多次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甚至在一次尝试失败后,转身就走了几步,给其他嘉宾和工作人员都带来了尴尬的氛围。
从艺人的工作压力角度来看,综艺拍摄往往时间长、任务重,艺人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但岳云鹏在这方面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从当时的拍摄环境来看,可能现场的气氛比较紧张,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导致了这样的负面新闻出现。
(三)影视方面的演技与作品口碑
在影视方面,他参演的电影大多口碑不佳,被评为烂片。虽然他在一些作品中努力尝试,但演技似乎并没有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
他大多数影视作品多为配角或小品式表演,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某部喜剧电影中,他饰演的角色只是简单地重复一些搞笑动作和台词,没有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缺乏层次感。
这种表演方式在小屏幕的小品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喜剧效果,但在大屏幕的电影中,观众对角色的要求更高,需要看到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多方面的呈现,而岳云鹏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与明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岳云鹏的粉丝和反对者无不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形成了鲜明的舆论对抗。粉丝期待他能够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而批评者则从各个角度抨击他的演技与个人行为。
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观众对他的期待与否定,也体现了公众对明星形象的多元标准。
面对如今的争议和负面评价,岳云鹏需要认真反思和做出改变。
在艺术创作上,他应该回归初心,用心打磨作品,寻找新的创意和灵感,突破现有的模式化表演。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艰难,岳云鹏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他曾经从一个农村穷小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只要他能够认真对待观众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相信他依然能够在娱乐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重新绽放光彩。
岳云鹏的星途沉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娱乐圈的现实与复杂,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欢乐,用实力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