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总医院春节期间接诊多例消化道异物患者 医生:除夕忙到元宵
更新时间:2025-02-06 16:15 浏览量:3
(通讯员:李长鑫) 新春佳节,万家灯火通明,相声小品逗得满堂欢笑,热腾腾的团圆饭洋溢着阖家欢乐的暖意。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徐矿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电话铃声却频频响起,打破了节日的宁静。一根鱼刺、一块碎骨,甚至一颗松动的假牙,都可能成为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石丽红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期间,医院都会接诊多例消化道异物患者,其中假牙、鱼刺、鸡骨头等尤为常见,且患者多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假牙与团圆饭的“意外邂逅”
1月30日中午,徐矿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到紧急电话。71岁的王老太在与女儿女婿一家团聚时,因大笑不慎将5厘米长的假牙套吞入食道。金属挂钩如倒刺般扎进食管壁,情况危急。王老太的女儿恳求医生:“大过年的,千万别动刀……”面对家属的恳求,副主任医师唐成祥紧盯着CT影像,眉头紧锁。若强行拉扯,尖锐的挂钩可能撕裂血管;但若拖延,食管穿孔的风险将急剧上升。
在无影灯下,胃镜探头小心翼翼地探入食道。唐成祥屏息凝神,操纵器械绕过血管丛,用微型网兜一点点缠住挂钩。半小时后,当护士捧着带血的假牙走出手术室时,家属的抽泣瞬间化作了感激的泪水。唐成祥叹息:“老人总觉得戴假牙麻烦,吃饭时图省事。可一旦脱落,这就是颗‘定时炸弹’。”
一碗鸡汤引发的“生死时速”
类似的险情也发生在12岁的小陈同学身上。一家人围坐吃辣子鸡时,他因说笑不慎吞入一根1厘米的鸡骨。CT显示骨头已刺穿食管壁,但两家医院的内镜探查均无功而返。家属几乎绝望,直到来到徐矿总医院。
朱苏敏医生发现鸡骨尖端紧贴气管,随时可能引发主动脉破裂。他决定实施高难度的NOTES手术:从口腔探入内镜,在食管黏膜下一层层“掘进”。当刀尖划开第三层组织时,一根骨刺赫然显现——它已深深楔入外膜,距致命血管仅毫厘之遥。“再晚半天,后果不堪设想。”朱苏敏说。
“土方法”背后的致命风险
这些惊险案例背后,藏着令人揪心的共性。小陈同学误吞鸡骨后,曾猛灌醋、吞馒头,结果异物越扎越深;王老太的家属也差点用“拍背催吐”酿成大祸。唐成祥医生强调:“喝醋能软化鱼刺?纯属误区!强行吞咽则可能让异物刺穿食管,引发感染性休克。”
更隐蔽的风险在于侥幸心理。石丽红医生说,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有人将红枣连核吞下,最终核尖刺破肠壁;还有孩童误吞纽扣电池,腐蚀性液体导致胃穿孔。食管毗邻气管、主动脉,就像“雷区”。一颗枣核足以让两厘米的血管爆裂,抢救窗口往往只有几分钟。
让“食不言”成为团圆饭的底线
年味愈浓,教训愈深。石丽红发现,八成异物卡喉事件发生在聚餐谈笑时。她建议,刚给老人孩子炖的鸡汤务必过滤碎骨;吃鱼时改用少刺品种;佩戴假牙者须定期检查牢固性。她反复强调“三不原则”:不吞饭、不喝醋、不乱抠。若异物无法排出,必须立即就医。现在内镜技术可以无创取出消化道异物。(记者 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