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雪藏的“全能王”:德云社二十年最大的战略失误竟是埋没了他
更新时间:2025-02-08 16:40 浏览量:2
翻开德云社2023年度演出报表,一组反差刺目的数据跃然纸上:张鹤伦专场平均上座率92%,单场返场频次高达5.8次,原创段子更换频次为月均3.7个。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某"综艺咖"相声演员全年剧场演出不足10场,却坐拥德云社影视资源的70%。这种吊诡的资源配置,恰似用青花瓷罐装速食面——既糟蹋了裱花手艺,又枉费了满汉全席。
德云社在郭德纲的带领下发展迅速,跟随较早的“云字辈”徒弟们老郭已经安排了“退路”,而“鹤字辈”中的佼佼者张鹤伦还在一线“苦苦挣扎”。
德云社作为中国相声界的翘楚,一直以来在资源分配上都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岳云鹏在资源和待遇上的差异,让不少人对德云社内部的公平性产生了疑虑,甚至有一些很久就退社的“徒弟”仍然“意难平”。
岳云鹏自走红以来,成为了德云社的“招牌”之一。他不仅活跃在相声舞台,还涉足电影、综艺等多个领域,收入也是水涨船高。与其辉煌的成就相比,德云社内部的其他演员似乎并没有获得同等的机会和资源。
岳云鹏屡上春晚,屡次被建议别上了。
张鹤伦近年来在德云社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在大型演出还是相声专场,他的表现都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回应。
当同行们还在翻新"托妻献子"时,当岳云鹏们在综艺里重复"我的天呐"时,张鹤伦团队深耕当代青年文化。改编自电竞圈的《五杀大褂》,将李白"十步杀一人"的诗意完美嫁接到王者荣耀场景;取材饭圈文化的《应援风暴》,硬是把荧光棒愣是揉成了相声包袱。
然而,这样的成绩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现实情况是,与岳云鹏相比,张鹤伦的资源显然少得可怜。尽管他在观众中有着很高的人气和口碑,但在德云社内部,他的资源和机会却远不如其他人。
掌门人郭德纲近年反复强调"相声要回归小剧场",实际行动却在大搞"综艺造星"。
当"云鹤九霄"的科班序列遭遇流量至上的娱乐法则,德云社不自觉地陷入了"既要...又要..."的认知陷阱。
久而久之,面对“不公”,张鹤伦会选择“躺平”,那样会“云鹤九霄不如一曹”更甚。
德云社面临的不是人才困境,而是认知革命。当徒弟们的创作更新速度开始超越师父的决策速度,或许这家传奇社班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要造更多"角儿",还是培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