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宝剑》在售剧本一大堆,炒作失传有争议,易误导郭德纲粉丝
更新时间:2025-02-09 14:30 浏览量:4
2025年2月7日晚,河北梆子《红书宝剑》在天津中华剧院上演,由于相声演员郭德纲是特邀演员,这出戏前前后后在网上做了很多宣传,大大小小媒体也发了很多报道。
在河北梆子《红书宝剑》的宣传海报中特意标明了四个字“失传剧目”,非常显眼,旁边还有“郭德纲传本”字样,给观众一个感觉,《红书宝剑》是郭德纲收藏的戏曲秘本。
无独有偶,在某专业售票网站上,河北梆子《红书宝剑》这出戏同样特意突出了“失传剧目”和“郭德纲传本”。这就证明,演出团队在宣传这出戏时除了推出九折优惠之外,“失传”概念也是重点宣传的标签。
但是,笔者认为河北梆子《红书宝剑》刻意炒作失传概念是存在争议的,这并不一定是个理智做法。
我们首先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叫失传?
一般来说优秀的技艺或艺术没有传承下来,那才叫失传。如果是低劣或一般的技艺和作品没有传承下来,那应该叫淘汰。
举个例子,相声行业在旧社会有两个脏活《抓茶叶》和《直脖儿》,这两块活就没传下来,即使一些相声艺人依然会说这两个段子也不会公开演出,原因是这两个段子属于下流糟粕,不应该被传下来,所以被相声行业给淘汰了。
河北梆子《红书宝剑》肯定不能算低劣作品,但恐怕也谈不上多么优秀的作品,原则上来讲应该属于不那么优秀而被戏曲行业自然淘汰的作品。
谁能证明《红书宝剑》属于不优秀的剧目呢?还真有,那就是被网友们称为孔网的某旧书网。
对于郭德纲粉丝来说,孔网还算是一个和郭德纲比较有渊源的网站,2023年郭德纲曾晒出所谓京剧老人托孤的剧本,郭德纲为之展信大恸,这件事还上了热搜。
结果却很打脸,京剧老人托孤很快翻车,那个所谓的京剧老人秘本不过是孔网上卖出的普通老旧剧本,价格只有区区100元。
按照之前的经验,我们只需要在网站的搜索栏里输入《红书宝剑》,立刻就能搜索出一大堆《红书宝剑》剧本。
上海市宝山县合群越剧团的《红书宝剑》老剧本在售,七十年代发行的海口市琼剧团的《红书宝剑》老剧本同样在售,而且两部剧都改编自汉剧。
除了这两种剧本之外,孔网上还能查到在售的新余市采茶剧团的《红书宝剑》老剧本,以及汕头市潮剧团和湘剧《红书宝剑》的老剧本。
此外,豫剧也有相同故事的剧目,只不过名字叫《红书剑》,也有的地方叫《二进士》。
网上有在售的1963年版本武汉汉剧院《红书剑》老剧本,售价只有五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能在孔网已售记录里查到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通俗唱本戏文《红书宝剑》,销售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售价45元。
这本通用戏文剧本封面上写着《红书宝剑》的剧情梗概:梅仲蒙冤,海世荣舍子相救,高祯悔过,徐月娘破镜重圆。
我们再看一下郭德纲出演的河北梆子《红书宝剑》剧情梗概,不论是人物还是主要剧情,可以说是相似度极高。
列举这么多网络在售《红书宝剑》剧本,并非想说郭德纲出演的河北梆子《红书宝剑》就是从这些剧本里移植的。当然,本来戏曲行业各个曲种之间互相移植剧目也是家常便饭,我们熟悉的很多剧目如《穆桂英挂帅》和《陈三两爬堂》都有多种剧目在演。
孔网上有这么多《红书宝剑》在售剧本,至少能证明两件事。
第一,既然《红书宝剑》这个剧目有这么多曲种都演过,那就证明这个剧目并非失传那么夸张,毕竟在孔网上只要花几十块甚至几块钱就能买到老剧本,然后再找有经验的戏曲演员改编移植到本剧种就能唱。
第二,既然孔网上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等各个年代的《红书宝剑》戏曲剧本,证明这个剧目确实曾经在各个曲种传唱过,但由于《红书宝剑》并不算优秀剧目,所以也就逐渐没有剧团继续唱了,这种情况与其说成是失传,不如说是自然淘汰。
之所以说郭德纲出演的河北梆子《红书宝剑》特意炒作失传剧目有些不妥,除了《红书宝剑》是否属于失传剧目存在争议之外,还因为“失传”二字容易误导一些郭德纲粉丝。
有一部分郭德纲粉丝并不懂戏曲,他们一方面会因为“失传”二字对戏曲行业产生错误认知,一方面会因为郭德纲出演所谓失传剧目,转而在网上盲目吹捧郭德纲以及盲目拉踩其他戏曲从业者。
综上所述,对于郭德纲出演的河北梆子《红书宝剑》炒作失传剧目这件事,本文认为:
1、《红书宝剑》廉价老剧本在网上一搜一大堆,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失传剧目。
2、郭德纲他们将河北梆子《红书宝剑》重新搬上戏曲舞台肯定是好事,算是给河北梆子增加了一个剧目,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河北梆子市场。
3、河北梆子《红书宝剑》炒作失传剧目属于商业营销行为,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做法。
4、还是建议郭德纲和其团队在商业活动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尽量把作品情况给观众和粉丝说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网络争议。
5、向部分郭德纲粉丝提出忠告,如果你真喜欢郭德纲并希望他的事业顺利,那就尽量不要在网上进行盲目吹捧和盲目拉踩,保持一个山清水秀的艺术生态,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