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小品:别人吃春菜,我来品春花,一天三百字,小处滋味长
更新时间:2025-03-18 19:51 浏览量:8
春之小品
小日子过久了,千字文都写不起来。感到焦虑之潮要从心头涌起,我赶紧安慰自己,小事小情如小吃,更有味道,更经得起品。
年宵花
春节时,家里的花,最惹眼的要数那两盆蝴蝶兰,特别是那盆粉蓝色的,被放在客厅的正中。之后,是散布角落里的小草花,包括长寿花、仙客来、百合、洋牡丹、康乃馨等,五彩斑斓,却很快要完成年宵花的使命。
书房里的两盆建兰,搬回暖房后,竟然在冬日里生出几枝新绿。其中,楼下的那盆,沐浴到从阳光房顶照进的阳光,率先长出花箭,连发五支。它们像嫩绿色的小蛇,凭借体内的力量,伸向空中。这些天,箭身的小苞绽开,像一连串的豆芽。楼上的这盆放在餐桌上,享受着一日三餐的热闹,却见不到阳光,拔出的那一箭,迟迟未发。
那几盆小梅花,早已结苞,却一直静伏枝头。这几天忙着招呼来客,一起赞叹客厅里的蝴蝶兰时,把它们忘了。今天收拾屋子,发现我的小红梅,不知在什么时候开花了。光秃秃的枝干上,被老天点染出或大或小的粉红。有几朵率先开放,像小喇叭花一样,尽情张开,花蕊毕现,一点也没有怪罪、生怨的意思。
野兰花
早晨整理小阳光房。里面的地暖没开,放着六盆兰草。去年到石泉采访那个捡到金蚕的人家,在她家门口遇到它们,种在一个泡沫箱里。我提出要买,人家坚持要送,最终用两盒茶叶换了回来。用普通泥土,分种在六个盆里,平日放在庭院,入冬搬回屋内。它们的生命力着实顽强,顶住高温,熬过冰冷,竟然开了花。
小花像豌豆出芽,顶着绿色的苞,苞衣下绽开几层薄瓣。捧起一盆,轻飘飘的,心里念叨,该浇水了。往外走时,风中飘出了香气。我回过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直吸到盆口,好好地端详了一下这绿色的精灵。
祭拜屈原时,服务员让奉上一盆兰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盛产兰花的秭归,在屈原的大殿里,没有闻到那盆兰草的香,心里只有屈子在乡野看到兰草时发出的不平之音。如今,在城郊的小屋里,意外地看到无名的兰草,散发如此安静的香气,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份喜悦。默默地把庭院擦洗干净,让它们整齐摆放,一起沐浴惊蛰后的春光。
乱浇花
春日暖阳像天地的金号,一吹起来,万物激动,我也兴奋。这个礼拜,移栽花木,补种草木,清理院子,清扫屋子,洗衣拖地,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就干了坏事,至少是傻事。
我把阳光房里的兰草搬了出去,把君子兰的叶子擦干净,把开花的建兰放到书案上,把两小盆细叶兰放到庭院的墙上。这个冬天,它们在冰窑式的阳光房里,寂寞坚持,竟然全部成活,有的还生出新叶,开了小花。我当然高兴,也有愧疚,不知不觉中就在讨好,每天都会去看一下,浇些水。
昨晚妻子发现,托盘里盛满了水,有的甚至溢了出来,大声惊呼,你要把它们浇死了。我跑过去看,有的盆里果然长出霉点。赶紧撤掉下面的托盘,让多余的水滤出来,并暗自祈祷,所有的花草能逃过此劫。
今天早上,一一看望它们时,我在反思自己。一直以来,无论对人对事,都是这样任性。不喜欢的就瞪平脸,生硬避开,遇到喜欢的,就贴着笑脸靠近。过犹不及,这话整天讲,道理也明白,就是做不来。稍不留神,就又惹出事来。
换春气
天阴了两天,还有雾霾,却没影响花开。路边的红梅、粉桃、紫叶李,院子里的杏花、玉兰,出灰尘而不染。看着像蝴蝶娇艳又透明的小花,我又泛起“花痴”,可惜叫不上有些花的名字,也形容不好它的样子和颜色。
午后放晴,跑回家,打开房门和窗户,包括玻璃天窗,想让阳光照进来,风儿吹进来,把屋子里陈旧气息赶出去,让房子呼吸起来。
坐在室外的阳光角,风不能横穿,阳光可以直射,像泡在澡堂里的热水池中。头上、脸上、身上都有发烫的感觉,衣服下冒出热汗,却不想戴草帽,不愿挪位子。长时间硬硬地晒着,真真地泡着,任由光和热晒进衣服,渗入身体,把憋了一冬的寒气和局气,发散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回过神来,忽然有了桑拿过后的通透,大酒后的空白,肺腑和心绪的所有角落都被淘洗。然后,我叮嘱自己,一定要跟着花开,看着叶茂,在这个春天里,好好地经历又一段的成长。
一厘地
小院墙外有块地,长6米,宽1米,大概有百分之一亩。西头有一片棕榈,向空中伸出几百把绿色的小扇。小风不摇,大风不弯,朗月泛光,星月透明。过了好久,才发现有两棵,枝叶像相思鸟,“以首互没翼中”。还好,下面有两条粗壮的腿,隐在冬青丛中。
依次往东,刚移栽的金桂,无逢衔接,所有枝条顶上,冒出细针式的绿芽。去年结了12颗柠檬的小树,像一枝合起的大伞,枯叶未落,担心它不能过冬,又祈求早日苏醒。枇杷的叶子比银杏的还大,却扛过了寒冬。第二场大雪时曾倒下,还撑着支架,却活得精神,开满花簇。花蕊黑黄,如同扎堆的蜜蜂头,花瓣轻盈,酷似透明的蜂翼。东边的玫瑰海棠,枝头成串的紫色小苞,绽开乳牙般的绿叶。它正在酝酿,又将用黄红杂交的热情,开出惊艳春光的花。
三木成林,六棵更是。墙角还有一簇蔷薇和一丛紫藤,前者开花爬满墙,后者上架垂紫花。巴掌大的空间,接通大地,就如同泉眼连通了水脉,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喜欢在阳光下忙在其中,感受拔节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