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落泪,太后得知水米不进

更新时间:2025-03-25 17:23  浏览量:1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几近崩溃,是于谦力挽狂澜,保住江山。

然而,功高震主的他,最终却含冤被斩!当锦衣卫奉命抄家,本以为会搜出金银财宝,却在看到家中景象后,竟忍不住落泪……

忠臣蒙冤,太后得知后悲痛至极,茶饭不思,宫中一片愁云惨淡。

为何堂堂大明第一忠臣,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锦衣卫抄家时究竟看到了什么,让他们都动容?

永乐十九年,于谦终于考中了进士,那一刻,他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原来,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于谦就立志要成为像文天祥那样的大英雄。

文天祥当年被俘,面对着残酷的刑罚和诱惑,仍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深深感染着少年于谦。

于是,他发奋读书,发誓要像文天祥那样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忠臣。

机会很快来了。

宣德元年,朱瞻基带兵征讨谋反的汉王朱高熙,偏偏点名要带上当时还是个芝麻绿豆小官的于谦。

面对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朱高熙,于谦居高临下地数落着他的罪行,大义凛然的气场震慑住了在场所有人。

这让朱瞻基对于谦刮目相看,让他跟随自己上阵杀敌。

就这样,于谦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此后的十几年里,于谦先后出任河南巡抚和山西巡抚。

他为官一身正气,从来不收受贿赂,对百姓疾苦格外关心。

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于青天",那两袖清风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这样一个单纯正直的忠臣,在险恶的官场中并不讨好。

尤其是当权的太监王振,更是对于谦恨之入骨。

原来,当时的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官员们都要给王振送钱送礼。

可是,这位两袖清风的于大人压根就没有那个闲钱,去哪儿搞这些东西去讨好王振呢?

于是,愤怒的王振想方设法地陷害于谦,甚至想把他扔进大牢里去。

多亏了河南百姓和山西百姓纷纷上书为他求情,于谦才捡回了一条命。

正统十三年,于谦终于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谁知道第二年,灾难就降临了。

英宗朱祁镇被奸佞宦官王振怂恿,带兵北伐瓦剌。

结果2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俘虏了。

京城危在旦夕,百官慌作一团,都想着逃命要紧。

偏偏这个时候,于谦挺身而出。

"我大明百万雄兵,岂能任由敌寇践踏国土?我等应誓死守卫京师,决不能学宋朝那般,一退再退!"

就是这振聋发聩的一番话,让所有文武百官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保卫京城,就是保卫大明的根本!

虽然于谦只是一个书生,但他临危受命,担任了守卫京城的统帅。

他当机立断,采取了两个英明的决策。

第一,拥立年仅2岁的皇太子朱祁钰为新皇帝,以稳定军心民心。

这个举动虽然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步妙棋。

第二,他让守军放弃了龟缩坚守的打算,准备主动出城迎战瓦剌大军。

这看似是个疯狂的决定,但于谦算准了,长期困守城内,士气必然一天天低落,到时候瓦剌攻城,根本无力阻挡。

而主动出击,虽然凶险,但兵贵神速。

如果能以出其不意的进攻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就能极大地鼓舞将士们的斗志。

果不其然,当双方交战时,于谦亲自督战,身先士卒,终于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了骄横的瓦剌军队。

随后,瓦剌见大势已去,只好放了朱祁镇,退兵而去。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换来于谦应有的荣耀,反而埋下了杀身之祸的种子。

朱祁镇被放回之后,赫然发现皇位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愤怒交加的他,伺机发动政变,也就是后来的"南宫复辟"。

一些心怀鬼胎的奸臣,就趁机告了于谦的黑状,说他谋划拥立藩王夺取皇位。

朱祁镇就借此机会将于谦下狱。

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这个曾经保卫过大明的英雄,就这样含冤而死,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让人更加愤慨的是,朱祁镇还派人去抄于谦的家,想再翻出点罪证来。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位堂堂兵部尚书的家里,除了皇帝赏赐的蟒袍宝剑,竟是家徒四壁,分文没有。

那些前去抄家的官兵,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他们深知,眼前这位被冤杀的于大人,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忠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消息传到深宫,孙太后悲愤欲绝。

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京城危急存亡之秋,是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这样的忠臣,怎么可能会谋反?她痛斥自己的儿子昏庸无道,悲愤交加,竟绝食而亡。

于谦虽然冤死,但他的事迹永垂青史。

后世之人以他为典范,将他尊为"明朝第一忠臣",和岳飞、张煌言一起并称为"西湖三杰"。

有人说,忠臣于谦,堪称是现实版的岳飞。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帅,都曾力挽狂澜,都曾因小人陷害而惨遭杀害。

但是,他们的忠勇之心,他们的浩然正气,他们的明德懿行,却永远为后人传颂。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于谦的座右铭,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一生。

从年少时崇拜文天祥开始,他就立志要做个堂堂正正的忠臣。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当之无愧的"于青天"。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临危受命,带领士兵浴血奋战,成功守护了国家的尊严。

这样的丰功伟绩,这样的忠肝义胆,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由衷感慨:是什么造就了于谦这样的明朝第一忠臣?是信仰的力量,是报国的情怀,更是一颗赤诚不渝的仁心。

如今,时过境迁,但于谦的精神永不过时。

每当我们驻足于他的塑像前,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我们的内心,是否也有着像他一样,那份赤诚无畏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