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平冤昭雪”这几位,谁生前的功绩让您欣赏?
更新时间:2025-03-26 05:19 浏览量:9
“平冤昭雪”——指洗清冤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多描述历史上或过去受到错误批判、定性或迫害的人物恢复名誉和清白的过程,“平冤”指纠正错误的审判定性,使无罪者得到昭雪;“昭雪”则是指公开宣布无罪,恢复其生前的名誉,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
在封建社会有许多功臣遭到皇帝诛杀,多年后才平反,那么他们谁的功绩让您欣赏哪?
一,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首,年轻的时候,先后拜周同,陈广为师,学习骑射,刀枪之法,不满20岁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武艺一县无敌”。
岳飞二十岁开始先后因父亲病故,越职谏言等原因三次离开军队,直到1127年第四次从军,才得到宗泽赏识并重用,次年就成为统制(师级干部),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建康之战、江淮痛击叛将戚方、平定江、淮、湖、荆等地游寇、灭杨幺起义。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襄阳六郡,因功封节度使(宋代最年轻的建节者)。
此后岳飞又三次率师北伐,攻取商州、虢州、郑州、洛阳等地,第四次北伐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一味求和的高宗以十二道“金字牌”催岳飞班师,秦桧、张俊收买岳家军将领诬陷岳飞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罪名,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而死。临刑前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留下八字绝笔,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家属流放广南、福建。岳飞死后百姓们均为之哭泣; 消息传到金国,金国为此酌酒庆贺。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遗体背出,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临终前将此事告诉其子。 1162年宋孝宗即位,为岳飞冤狱平反,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定谥号“武穆”,封鄂王。
二,于谦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23岁踏上仕途,以御史的身份随明宣宗亲征平定朱高煦之乱,受到宣宗赏识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不久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内阁首辅“三杨”很欣赏于谦,他清晨上的奏章,晚上就能得到批准。
明英宗时于谦入京,由于未向权臣王振送礼,遭免职诬陷下狱,消息传出群民共愤,联名上书,最终将于谦降职外放,河南、山西的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纷纷恳请于谦复任。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职,次年瓦剌部大举进犯,王振怂恿英宗亲征,于谦极力劝谏英宗不听,结果英宗兵败被俘......
英宗兵败被俘后满朝慌乱,于谦力排南迁,坚持固守任兵部尚书,被即位的明代宗倚为肱骨之臣,全权负责京师防御抵御瓦剌大军。明朝与瓦剌议和后,于谦仍积极备战全力辅佐代宗,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于谦含冤被杀。1464年英宗驾崩,英宗长子朱见深继位,为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于谦墓位于杭州市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
三,袁祟焕
袁家世代在山西务农,袁崇焕的父亲来到广西平南做木材生意,在此出生的袁崇焕,经四次会试失败后,36岁才考中进士出任福建邵武知县。
三年后袁崇焕趁进京参加考核外官之际,单人独骑到山海关考察,不久,辽西重镇广宁失守,袁崇焕对皇帝承诺“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投身抵御后金、收复辽东的前线,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在宁远战前动员中,袁崇焕刺血为书,吃着草向全体将士下拜说:“苟能同心死守,吾为牛羊以报,亦所甘也!”将士为之感动,请求拼死一战。可惜不久因与后金议和受到非议被迫辞职。
第二年袁崇焕复出,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誓言“五年复辽”,主张“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抚西虏(蒙古)以制东夷(后金)”,处死东江总兵毛文龙,1629年皇太极绕过袁崇焕的防线进逼北京,袁崇焕率军急援击退后金军,然而北京城内出现袁崇焕“引敌胁和”的传闻,到处流传“杀了袁崇焕,鞑子走一半”,“拿了袁崇焕,大家吃太平宴”的民谣(实为皇太极的反间计)
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八个月后,崇祯不顾群臣求情,以“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坚请入城”等罪将其凌迟,身体被百姓分食,首级传示九边,家属流放二千里。
袁崇焕在明末饱受千夫所指、口诛笔伐,直至清修《明史》认定其死于皇太极设的反间计,1782年乾隆帝褒奖袁崇焕并指示寻访其后裔,袁崇焕才重获世人的高度评价。
四,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其母阿巴亥深受努尔哈赤喜爱,爱屋及乌,多尔衮8岁就参预国政,14岁受封贝勒,努尔哈赤更是临终遗言让多尔衮继位,可惜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的密谋下,多尔衮失去皇位.....
多尔衮17岁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成为镶白旗旗主,此后多尔衮率军收降蒙古林丹汗获得传国玉玺,受封和硕睿亲王,参与丙子之役,统兵攻明在松锦之战中立下战功,修筑辽阳都尔弼城,修筑盛京至辽河的大道,为后金制定战略方向,即明朝、朝鲜、察哈尔,多尔衮力主以征明,建议皇太极每年整顿兵马,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
多尔衮还极具政治头脑,他建议皇太极重确定八衙官制,举荐“希福、范文程、鲍承先”等汉人文臣。1643年皇太极驾崩,多尔衮为了不使八旗分裂,拥立福临为帝,自己摄政统兵入关,击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随后统兵南下,相继灭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政权,制定《大清律》,圈地,剃发易服等,逐步确立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1650年多尔衮坠马身亡,福临追谥其为“义皇帝”,但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揭发他的大逆之罪,次年多尔衮被削爵掘墓。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您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得到“平冤昭雪”的人物,您又欣赏哪一位,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