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库、耿丹萍、刘伟华:深圳南山区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更新时间:2025-03-27 23:27 浏览量:8
深圳南山区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文库;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依法治区办秘书科四级主任科员 耿丹萍;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涉外法治工作科科长 刘伟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强化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从“硬科技”产品全球畅销,到文化“新三样”华彩绽放,深圳市正掀起新一轮蔚为壮观的“出海”浪潮。伴随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出海”企业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承受的压力更加直接,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系统了解企业“出海”合规风险,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出海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及纠纷化解能力,既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所需。
为了更好适应出海企业日益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深圳市南山区以“一行业一合规”建设为抓手,优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涉外法律服务,推动建立“横向资源抱团+纵向压力传导”的涉外合规体系,助力企业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姿态,勇于开拓市场、主动拥抱世界。
优化全链条涉外法律服务
不同出海阶段及业务模式下,企业面临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不尽相同。南山区在对出海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出海企业前中后期全链条涉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出海前期:加大风险提示预警力度,系统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开展企业出海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调研。联合前海海关等职能部门,以及无人机、跨境电商、医疗器械等行业协会,对区内50余家出海企业系统开展合规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上市公司、中型企业,出海市场覆盖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以企业出海业务模式为基础,系统了解不同出海阶段在技术标准认证、供应链合规、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完善现有涉外法律服务的不足,全方位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供给。发布出海企业合规策略汇编。编印并推广《高新技术企业合规策略汇编》,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高效、全面的合规指引。同时,结合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调研结果,编印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出海合规策略汇编和跨境电商行业“避坑指南”,制定无人机、医疗器械行业合规出海风险清单,以系统讲解及案例解说的方式,提升出海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惠及企业1000余家。常态化开展涉外法律系列综合服务。编印出海企业涉外普法手册,针对“双反”调查、知识产权侵权等重点领域,紧跟国际动态,常态化开展域外法律查明、“司法助企行”等活动,推行出海企业国际市场合规专项“法治体检”服务,定期举办出海专题探讨会,助力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快速调整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法律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俄罗斯贸易投资法律风险防范”“欧美市场企业出海专利布局”等出海法治讲座600余场,惠及企业1000余家、法律工作者超5000人。
出海中期: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涉外法律服务机制,高效对接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区级层面,依托“i南山”平台法律服务模块,向辖区60万商事主体推送全区262家本土律师事务所、11家粤港澳联营所、7家外国律所驻深代表处及律师的相关信息,对律所业务领域、业务区域、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示,为企业寻找法律服务提供便捷路径。同时,搭建南山区涉外法务工作群,建立与重点出海企业的沟通对接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与减字科技、爱尔创科技等42家出海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街道层面,以粤海街道为试点,签署《推进南山区高质量发展加强企业出海专项法律服务合作备忘录》,推进“百园千服”工作计划。建立包括涉外知识产权、投融资等领域85名法律服务专家的志愿团,深入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讯美科技等14家产业园区进行精准服务,实施“日常需求有响应,专业需求有跟进”的高效服务模式。园区层面,以西丽、高新、深圳湾、前海等4个南山区创新创业法律服务中心为抓手,按照“一园区一特色”的原则,结合4个园区企业涉外需求的不同,选取专长律所作为运营商,以市场化运作、精准化对接方式解决企业出海法律问题,将涉外法律服务终端延伸至区内企业。截至目前,已开展“论香港法律制度、中资机构涉港融资及公司管制”等涉外讲座200余场,与会企业2000余家。
出海后期:强化涉外纠纷应诉指导,降低企业海外维权成本。确保“找得到人”。依托南山区涉外企业法务群及涉外法治人才库,建立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快速收集对接机制,点对点推送区内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为涉外纠纷提供专业应诉指导,助力企业及时高效开展海外维权,如为摩比天线在印度的知识产权侵权败诉案件提供上门法律服务。确保“花得起钱”。针对“出海”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的问题,由国任财险、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联合推出国内首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费用保险,搭建“镖计划”涉外法律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平台风控+专业服务+保险兜底”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服务,“实现1%诉讼成本启动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助力跨境电商企业海外市场稳步发展。确保“能解决事”。构建海外维权救助体系,对接辖区超2000家涉外企业,其中与丰巢科技、传音控股等140家涉外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一对一”提供海外诉讼服务。如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驻深圳代表处,帮助南山区企业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万美元、间接损失超100亿元人民币。
构建多元化涉外合规体系
以“一行业一合规”建设为抓手,建立“横向资源抱团+纵向压力传导”的涉外合规体系,全力提升出海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及纠纷应对能力。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系列综合课程。广泛征集出海企业及行业协会出海法律服务需求,联合南山区法学会、南山区资本市场协会推出“法律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研修班。首期研修班以企业海外业务视角为切入点,整合政策监管、学术研究、企业管理、司法审判等多维视角,设置长达两个月的课程,覆盖出口管制和制裁、知识产权纠纷、海外投资融资、海外投资与并购、涉外诉讼与国际仲裁、出海企业税务实践等8项内容。同时,为企业定制匹配对外贸易、合规建设、争议解决等综合法律方案,全面覆盖企业海外业务布局需求。首期研修班共有创维、传音控股、开立医疗、爱尔创科技等50家南山区出海企业参与,并为盛弘电气解决了出海业务布局和法务团队建设的问题。
以横向法律资源抱团为手段,凝聚合规出海合力。涉外合规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单打独斗建立涉外合规体系存在成本高、效果欠佳的突出问题。牵头整合涵盖各行业主管部门、涉外法治研究智库、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机构等)、行业协会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以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的横向“抱团”形成企业出海法律风险应对合力。如引导蓝海研究院、金杜研究院、前海海关技贸基地等,及时跟进国际市场重大法规及技贸规则修订情况,就前沿法律问题开展实务研究,并定期推送分享;联合蓝海研究院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出海进程中协助了解目的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并依托“法治体检”等服务提供应对建议;引导植德、平安产险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分享出海实务案例,提示合规风险点;支持鼓励跨境电商协会、医疗器械协会等行业制定合规服务产品,针对企业合规系统性问题,定期交换信息,对于涉及的重大风险及时函告相关企业,加强与境外商会行会沟通交流和共赢发展等。
以纵向头部企业引领为抓手,实现合规压力传导。一方面,打造企业出海合规建设行业联络平台。鼓励头部企业定期以案例分享等方式开展合规体系建设及涉外纠纷应对交流培训,以自身实战经验为行业出海企业提供渠道便利、规避法律风险。如召开出海企业风险应对圆桌会议,兆新能源从实务操作角度对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怡安中国开展“中企出海用工合规及人员风险管理”的经验分享,就出海企业员工风险保障及中资企业海外高管责任保险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海外用工风险管理策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将合规监管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伴随出海进程加快,欧美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供应链合规、知识产权合规等方面的法案层,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众多、关联企业庞杂,出海进程中不可避免面临着一系列严格的合规要求。南山区以龙头企业系统合规建设为抓手,引导头部企业树立事前风险防范意识,有序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合规、知识产权合规等体系建设,降低企业出海后遭受贸易制裁、出口管制等风险的可能性。
强化涉外法治人才保障
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工作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的基础支撑。南山区系统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引育用”工作机制,致力于实现涉外法律服务的本土化高效供给。
“重引”: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及法律服务机构引进力度。立足科创企业集聚、出海企业众多的产业结构,针对性开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招才引智”工作。同时,结合南山区出海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制定南山区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扶持政策,加大涉外法律服务高端人才供给,持续提升细分赛道优质涉外法律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底,南山区共有律所262家、律师3884名,其中包含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此外,7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深代表处、2家香港律所驻深代表处均落户南山,广东省首家中外联营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和美国司莱博律师事务所(前海)联营办公室,金杜、环球、植德等18家律所开展海外布局,金杜等8家律所入选国际权威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4》涉外榜单。累计引进港澳律师83名、外籍律师16名、持有国外律师执业证书律师35名。
“强育”: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律人才本土培养路径。联合深圳大学、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坚持实战教学方式,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实训班”。课程设置上,以跨境电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为教学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以12周为一个培训周期,充分激发学员自主案例检索、法律查询、应对策略探讨等能力,着力培养学员解决海外纠纷实战能力,成功结业人员可独立进行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海外维权工作。组成人员上,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签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框架协议,由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提供美国执业律师等在内的实践导师及教学资源,充实人才培养项目师资力量;每期选取南山青年律师及深大法学应届生、企业法务在内的40余名学员,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教学,助力南山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升级。
“致用”:逐步实现定制化本土化涉外法律服务高效供给。联合区委政法委、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组建南山区涉外法治人才库、完善南山区海外知识产权专家库,吸纳包括跨境投资、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在内的专家学者200余名;联合区商务局、前海海关贸易合规评议基地等单位动态跟踪研判重点行业重点国家(地区)技贸规则修订、“双反”规则新规等国际动态,形成涉外前沿法律问题实务研究应用成果。同时,以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为试点,将实训项目成功毕业作为“深圳市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人才库”入库考评要素,入库人员后续以助教身份参与授课,并依托平台力量从事跨境电商企业涉外纠纷法律顾问辅助工作,逐步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国产化”。
所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民主与法制》
2025,与您不见不散
《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出品
实习编辑:刘维娟
审 读:宋鑫鑫
审 核:张 驰
投稿、合作邮箱:332633477@qq.com
视频素材征集邮箱:fxhrmt@163.com
《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拥有《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民主与法制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