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被侯大师称为“活菩萨”,郭德纲要叫他“师爷”,相声圈第一好人

更新时间:2025-02-14 14:16  浏览量:6

侯宝林大师称他为“相声界的活菩萨”,郭德纲要叫他师爷。

在相声界,谁的人品最好,内行人都知道那一定是白全福,他是相声圈第一好人!

1919年白全福出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卖艺为生。祖父白庆林艺名“云里飞”,创造了滑稽二黄,能在平地翻起两个跟头,是天桥第二代“八大怪”之一。父亲白宝山艺名“小云里飞”,从小在京剧富连成坐科学净角,还继承了父亲的翻跟头绝活,在天桥一带无人不知。

那么白全福为什么叫“飞不动”呢?因为父亲认为练翻跟头太苦,没有舍得让白全福再去学,白全福不会翻跟头,所以叫“飞不动”。

白全福最早和父亲学京剧,后来经介绍拜师于俊波学相声,那年白全福18岁,属于宝字辈。于俊波是张寿臣的代拉师弟,他和戴少甫搭档,名列天津“五档相声”,足见他相声本事了得。

1942年,白全福来到北京启名茶社,茶社老板常连安慧眼识珠,让他与自己的三公子常宝霆量活。在这之前,有“捧哏第一人”之称的赵佩茹也被他招至麾下,为他的大公子常宝堃捧哏。正是这位“通天教主”的神捧,才成就了“小蘑菇”在相声界中的地位。

常白组合”一下子就合作了半个世纪,二人可以说是一生的搭档。白全福擅长“子母哏”、“腿子活”和“歪哏”类节目,逐渐形成捧中有逗,以相助声,声相并茂,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开“滑稽捧哏”之先河。

夸张的语言、滑稽的表情以及搞笑的动作,白全福表现的人物性格鲜活,包袱火暴脆响。他的表演憨厚中透着天真,像极了《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

他与常宝霆表演相声近百段,大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代表曲目有《卖布头》、《大审》、《杂学唱》、《汾河湾》、《珍珠衫》、《拉洋片》、《闹公堂》、《黄鹤楼》等等。

一次,常白表演相声《大审案》,本来是出现了一次事故,但是在白全福的操作下成了经典。

常先生一句“带白全福!”白先生一个趔趄,一只鞋从身后飞起,他又接住了那只鞋!当时,全场都笑炸了窝。

事后白先生说,因为鞋不跟脚,鞋掉了,本来是失误,当时我说了一句“我的鞋呢?”没想到成了包袱儿,观众们笑个不停。从此,这个绝活儿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一只飞鞋’的典故。

侯宝林大师是白全福的师兄,成名之前也是靠撂地为生,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一天,侯大师刚要出门,见外面狂风大作,只得回到店里,饿着肚子,因为兜里分文皆无。直到傍晚,白全福来找师哥,见到饿了一天的侯宝林,二话没说,拿出身上仅有的10个铜板说:“师哥,我也就这 十个大子儿了,您赶紧下床买点吃的吧。”

侯宝林拿着这10个铜板吃了一顿饱饭,这“一饭之恩”让他终生难忘。即便后来成了大师,只要来到天津,都要去看白全福,并称他是“相声界的活菩萨”!

一向“嫉恶如仇”的郭德纲在他的书中提到白全福时说,“白全福不仅活好,最主要是人好!相声界最爱议论他人是非,唯独没人说白全福的不字,可见一斑!”

白全福的徒弟

大徒弟杨志刚,也就是和郭德纲师徒反目的那位。当年杨志刚表演的《高人一头的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可以见证杨先生的实力。白全福曾经表示不准备收徒。但是杨志刚和几个同学,天天去白全福家干活,不管白先生承认不承认,总是“师父,师父”地叫着。时间长了,有一天白全福忽然说走了嘴:“你们师娘今天……

后面要说什么不重要了,杨志刚他们一听,立刻纳头便拜,大喊“师父,这是你自己承认的!”于是杨志刚就成了白全福的大徒弟。

郭德纲后来和杨先生学了“三段”活,不过他很愿意承认白全福是他的师爷。

白全福还有一位徒弟张志宽,相声快板两门抱,他在快板方面名气更大一些。是国家一级演员,曾经担任天津曲协秘书长,代表作是《武林志》《西游记》等。

在相声界,白全福的艺术水平是非常高的,被称为“捧哏巨匠”当之无愧。但是,被人们记住的还是他那善良质朴、忠厚谦和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