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不听糊涂相声:非相声演员出身的知名相声作家盘点(一)

更新时间:2025-04-07 16:56  浏览量:2

从朱绍文成为“天桥八大怪”开始算起,相声诞生一百多年,从“街头杂耍”升华为具有国民级影响力的语言艺术,非相声演员出身的相声作者,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视角、文学功底和社会洞察力,对相声艺术的传承、革新与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突破了“口传心授”的局限,赋予相声这门市井艺术更深刻的思想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非演员出身的作者群体,实质上是相声艺术的“外脑输血者”。他们以文学、戏剧、社会学等外部视角重构了相声的叙事逻辑。

在当代相声面临“重表演轻文本”危机的背景下(如部分小园子过度依赖“现挂”和用伦理哏、三俗包袱迎合观众),重估创作者的价值,或许是破解相声创新瓶颈的关键。

本文尝试盘点一些非相声演员出身但对相声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知名相声作家,将他们的简要生平、作品及成就介绍给“同好”,也是对逝去的相声辉煌期的纪念。

​​生平​​:原名舒庆春,满族旗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与相声缘分​​:抗战期间为宣传抗日创作过相声段子,如《中秋月饼》《樱花会议》;也曾分别和欧少久(宝字辈相声艺人)、梁实秋等合说过相声;解放初鼓励和支持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工作;推动相声改革,改编传统段子并协助创作新相声。

​​主要作品​​:《铃铛谱》《地理图》(以上为改编)、《乱形容》(与侯宝林合作)。

​​主要合作演员​​:侯宝林、孙玉奎等。

​​成就​​:被誉为“新相声先驱”,将文学语言与市井幽默结合,提升相声艺术性。

​​生平​​:原名赫承霭,满族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赴延安报考抗日军政大学。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火线剧社、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员、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演员。建国后,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推选为曲艺改进会筹委会常务候补委员。历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天津市戏曲学校校长、天津市戏曲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等职。

​​与相声缘分:以讽刺官僚主义的作品推动相声革新,代表作进一步捧红马三立。

​​主要作品​​:

《买猴》(马三立代表作)、《开会迷》《新局长到来之后》《调查表》、《开会迷》、《今晚七点钟开始》、《高人一头的人》、《似曾相识的人》、《《王二姐思夫》等。

著有《何迟相声创作集》。

主要​​合作演员​​:马三立、张庆森、苏文茂等。

​​成就​​:五六十年代讽刺相声的代表人物,很多作品成为社会批判的经典。

​​生平​​:名字有时也作“王鸣录”。天津曲艺团创作员,曾拜师张寿臣弟子张嘉利,后转型专业创作。

​​与相声缘分:自1956年开始从事相声创作活动,1950年代开始创作,“文革”后,创作激情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兼具讽刺性与现实关怀。

​​主要作品​​:

《教训》《不正之风》《聊天》《皆大欢喜》等,出版《皆大欢喜》、《聊天》两部相声集,

主要​​合作演员​​:高英培、范振钰等。

​​成就​​:开创“津味相声”风格,反映市井生活。作品以讽刺为主,致力于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塑造的“万能胶”、“徐姐”、“坐地泡”、“白活蛋”等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