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边听相声边流口水!天津人最爱的美食都藏在经典段子里~

更新时间:2025-04-17 17:09  浏览量:3

天津美食不仅在天津人的饭桌上,也在相声大师们的段子里。

从马三立《吃元宵》里甜么梭的杏仁茶,到侯宝林念念不忘的五香果仁。这些藏在段子里的市井美味,既是逗乐观众的"现挂",更是天津卫烟火气的活化石。

图源:北方网

今天咱们就着"包袱"尝美食,在笑声中咂摸老天津的滋味儿。

这段《钓鱼》里的经典台词,让多少天津孩子从小把糖饼和相声画上等号。高英培、范振钰两位先生,把天津人"嗜甜如命"的习惯抖成了全国皆知的包袱。

图源:网络

可您知道吗?这段子里的糖饼才是真讲究。

天津人烙糖饼,要先用油、面粉、白糖炒出稀软油酥,然后把油酥均匀摊在软面坯上。或者减少油量,加芝麻酱,做成麻酱白糖饼。

饼皮酥脆飘香,饼心十层八层,薄如蝉翼,微甜绵软,有的还散发着浓浓的麻酱香气。

图源:津沽一页书

热糖饼出锅,大可“白嘴儿”吃,就是要注意别烫着后脑勺了。

图源:天津广播

马三立早年在南市撂地时,最懂怎么用吃食勾人馋虫。

《开粥厂》里那段贯口,把早点铺搬进了相声园子:"刚出锅的炸糕,金黄金黄;热乎的面茶,撒满芝麻盐;您要嫌油腻,给您配碗小枣秫米粥..."

图源:@这是我的账号别乱改ok

台下观众听着声儿掏钱,散场直奔面茶摊,这套路比现在的吃播带货早了八十年。

在1984年青岛市举办“首届全国相声新作调演”,邀侯宝林担任相声大赛的顾问,另一个顾问是马三立。

这次调演,天津的很多相声演员都去了,大家寻思着,很长时间没见侯宝林,给侯大师带点什么东西呢?带土特产?常宝霆说:“侯宝林跟我提过,就爱吃天津的大果仁。”王佩元说:“这事我去办。”

图源:10点一页书

那个时候的天津还没建“南市食品街”,王佩元费了很大劲儿才买了五包天津传统五香果仁,每包都是用报纸包成小三角,带到青岛。

侯宝林一看这几包果仁,高兴坏了:“哎呦,我就好这口!”说着,拆开一包,把里面的果仁倒在自己的口袋里,手在口袋里碾皮儿,碾一粒吃一粒。

图源:网络

天津的五香大果仁讲究的就是"手碾皮儿"的仪式感——听着相声剥果仁,天津人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排场。

而曹记驴肉能在段子里留名,也全靠侯宝林大师。

老爷子当年在天津卫转悠,闻着百年老汤的味儿就挪不动步了。后来只要来天津,就让弟子石富宽领着去买曹记驴肉。

图源:网络

每人给一斤江米、一斤黄米、一斤大麦米、四两菱角米、半斤绿豆、半斤红豇豆、半斤小豆、一斤生栗子、二斤小枣、半斤核桃仁、四两冰砂糖、二斤潮白糖、二两玫瑰、二两木樨、二两青丝、二两红丝、二两葡萄干儿、二两桂元肉......

这段贯口可不是显摆学问,当年真有观众记下来当药膳方子,说是"马三立养生粥"。

图源:网络

要说把吃食说出仪式感的,还得看《吃元宵》。

马老形容杏仁茶那段太馋人:"左手托着碗底儿,右手转着圈儿吸溜,甜么梭的带点苦头儿,黏糊糊的挂嗓子眼儿..."台下观众听着声儿学样,愣是把茶汤喝出了功夫茶的气派。

图源:美食搜罗站

那些藏在段子里的糖饼酥脆、驴肉咸香,早不是简单的馋嘴念想,倒成了丈量城市记忆的活尺子。

当然了,卫嘴子该有的觉悟就是——相声里埋的吃食彩蛋,得用舌头尖儿一个个刨出来才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