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一场在安徽美术馆的美好相遇——《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开幕式侧记

更新时间:2025-04-24 14:40  浏览量:5

4月22日上午9点多,92岁的书法家、合肥市文联原主席李训华,由家人用轮椅推着来到了安徽省美术馆。他和众多观展者一样,满怀期待来到这里,参加当天上午10点举行的《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开幕式。

几个月前,一场名为《无弦之琴——郭因书画小品展》,在广州市展出获得了极大成功。故而此次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备受关注。来自全省各界的领导嘉宾、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美术爱好者等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百岁学者、美学大家郭因先生书画展的开幕盛事!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胡敏,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健,安徽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白和平,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邱江辉,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周庆,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江颍,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兰,郭因先生家乡代表、绩溪县委副书记邱型军等出席了22日上午的开幕式。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章飚在展厅内向在场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永飞,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健,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邱江辉,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兰等介绍郭因先生书画小品的艺术特色)

《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共展出郭因先生的222幅书画精品,在布展之前郭因先生表达了将这些作品全部捐赠给安徽省美术馆永久珍藏的愿望。开幕式上,举行了捐赠仪式,郭因先生的女儿胡迟代表父亲接受了安徽省美术馆颁发的《捐赠证书》。

(开幕式上,现场大屏幕播放百岁老人郭因视频致辞)

“我不是书画家,我只是把我一颗热爱人类、热爱天地万物的小小爱心,不仅寄托于我的文字,而且也寄托于我的字画。我只是想为这个世界的普遍祥和,不仅以我的文字、而且以我的字画发挥一点小小的蝶翅般的推进作用。我不奢求,但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我的心愿,原谅我笔墨的粗疏与稚拙。趁此机会,我由衷祝愿全人类与天地万物共生的族群,都能与天地万物同寿。”开幕式上,现场大屏幕播放的百岁老人郭因视频致辞,深深打动了所有在场者。

开幕式之后,大家来到安徽省美术馆五楼8号、9号展厅,观赏在这里精心布展的222幅郭因书画小品。展厅内,郭因的《前言》自述首先映入众人眼帘:“饱历沧桑,对人生有了较深的感悟之后,我提倡了以追求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观点的绿色文化、绿色美学。我有一首题为《愿》的歌词,浓缩了我的一套绿色思想:愿五洲到处绿油油,愿江河万古涌清流,愿天空久久湛蓝,白云缓缓飘游。愿人类永恒相爱不相仇,对天地万物也一派温柔。愿人们一个个心灵摆脱贪婪而自由。愿生机与欢乐充溢全球......”不少知悉郭因人生经历者,对这段话蕴含的深意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

“郭因是世纪老人,正值壮年时,他在政治动乱中遭受过非人折磨。他的可敬之处在于,虽经历过战争和苦难,但心灵反而更加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更加追求天下祥和的美好愿景,他的追求恰恰体现的是人性的大美,是至高的善。”以执导《淮河六章》被广为人知的安徽广播电视台著名导演于继勇,最近正带领团队拍摄百岁郭因的电视纪录片,他在展览现场颇有感触地告诉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今天在这里展出的二百多幅作品我看过之后很受震撼,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郭因百岁书画小品展‘愿天下祥和’的展览主题。”

安徽省硬笔书协女书委秘书长、芯悦教育校长徐芯悦在展厅里指着眼前的几幅作品对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说:“郭老的小品画多以山、松、石为主,淡淡的笔墨,淡淡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尤其他每一幅画的配文,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讲述着美的概念,传递着美的力量,‘绿色祥和,天下大同’则是郭老这次书画展主要表达的思想。”徐芯悦随后表示:“我很珍惜今年春天在安徽美术馆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的美好相遇,在6月8日展览结束之前,争取让我们芯悦教育的学生也来这里感悟一下郭老的书画珍品。”

郭老女儿胡迟在展厅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强调:“当初筹备‘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时,老爸定了展标‘愿天下祥和’,我和安徽美术馆馆长王岭看到了之后,建议给展览的展标起了什么‘大道至简’之类的,但他不愿意,他说因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书画作品,他其实是想让书画作品来表达他的一些思想和他的一些心愿,他是想为天下祈福,我们最后觉得他的百岁画展可能与一般的画展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就有了‘愿天下祥和’这个展标。”

《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共分三个部分:(一)共此山川 向往桃源。(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石缝绽青松;(三)因心造境 天下大同。

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观展者既有省内外一批很有影响的书画家、评论家,也有书画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和具备创作实力的书画家,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美术工作者,既有长期以来与郭老较为熟悉的各界知名人士,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绿色美学追随者。他们看得很认真、很仔细,不时用手机拍下装裱精致的郭老书画小品,观展者更多的则是与展厅内郭老的作品合影留念。

1926年出生的郭因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绿色文化绿色美学首倡者。现为安徽省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南开大学哲学院兼职教授、安徽省美学会、安徽省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学会和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主席。著作有《艺廊思絮》《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审美试步》《中国古典绘画美学》《先秦至宋绘画美学》等。郭因也是目前我国健在的年龄最长、影响较大的当代著名美学家。他曾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在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皇皇十二卷《郭因文存》被称为“全国美学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其大量卓有成就的著述和在中国美学领域广泛的社会影响,郭因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追捧的热点人物,大量出版物和媒体对美学家郭因的研究和报道文章在数百篇之上,形成了一道较为别致的文化风景,被称为安徽文化领域特有的“郭因现象”。

郭因书画小品何以如此赢得社会各界的青睐?他的书画作品有哪些独特的艺术魅力?展厅内用文化景观呈现的文化界人士对郭因书画作品的评论,给出别有韵味的解读,升华了观展者对其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

著名画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郭公达:“绘画繁容易,简很难。郭因先生的书画创作就是‘简’的,简约而不简单。细细品味,有很多独到之处。由于他长期对理论的研究使其具有很高的眼界,所以他的绘画不同于一般人的绘画,很有特色......”

著名画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鲍加:“郭因是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他艺术理论基础深厚,文化修养全面,他的书画自然就与众不同。他的书画是对艺术本性的追求,而并不注重形式、布局、颜色等,出手不凡,很有特色......从他的画风看,气韵生动,意境幽远!他的小品画独树一帜,给我们安徽画界增添了色彩。”

著名油画家、广东省油画学会主席邵增虎:“看了《无弦之琴——郭因书画小品展》,水准很高,画有看头,书法更有味道。看多了大鱼大肉般的画展,郭老的书画就像一杯久久不曾品尝过的淡雅清茶,看了很舒服,久看不厌。他的画不是通行的意识形态观念,也不是流行的具象手法,既不失优秀传统的继承,又有自我感情的轻轻吟唱,有意境,有情趣......”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章飚:“郭因先生对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历史烂熟于心,谈及历代画家的风格如数家珍,对绘画理论的发展脉络更是‘胸中有一本清帐’,这些素养滋润下的博学之士,落笔不同凡响也就不会让人感到诧异了......”

著名美术理论家、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刘继潮:“郭老有深厚的书法功力,然而他的书法特色恰恰在功力之外。无论是横幅,还是条幅;无论是诗,还是短文;或寥寥落落数字,或洋洋洒洒满篇,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美。字体的大小搭配,笔画的疏密相间,运笔的方圆顿挫,皆随手挥洒,一任自然,从不做作。他的书法作品,墨彩照人,通体秀逸、圆润,书卷气充溢其间。真可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郭老作起画来往往童心勃发,兴致极高。每次朋友间合作中国画,他总是率先开笔,运笔迅疾,挥洒自如,中、侧互用。转瞬间,一方巨石突兀在白色宣纸之上,有形有质,深淡枯湿,尽在其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他对绘画的历史、画理画法,都有精湛的研究,他的诗词歌赋(新诗、旧诗)也都写得很好,修养高,基础好,认识能力强,他以画自娱,随意挥洒,无不格调高雅,境界非凡,尤文化内涵丰富见著。郭因先生的画,虽简洁几笔,一块大石头、一棵残松、一个小亭,然皆不精般,超然绝俗,笔力圆润,窊隆色理,旁直向背,形生意显,至于神明焕发,意态随出,非深研画之三昧者,不能造此也。”

著名文艺评论家、安徽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钱念孙:“郭老的书画小品,可以讲为安徽画界乃至全国画坛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现在各种各样的画派很多,但从画面形态、内容看,郭老的作品跟很多书画家大不相同,他对艺术有独到的表达,所以呈现的作品具有独创性,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他的山水画法大有讲究,远山处理善用枯笔勾勒,再敷以淡墨极其生动悠远。我感到,郭老的画不能说是哪一类的画,但要肯定有笔墨、有章法、有画理、有技艺的,只不过他的手法往往是不露痕迹的,他讲求技巧但又不唯技巧。”

著名文化学者、安徽省委统战部原政策研究室主任、二级巡视员李传玺:“郭老的书画作品给现在的书画创作带来很多启示:1、蕴藏着郭老很深厚的文化自觉、美学自觉。2、体现着郭老很深刻的社会和人生思考。3、展示了笔墨的神奇魅力。我用八个字奉献给敬爱的郭老:以道统艺,以艺臻道!”

《新安晚报》文体中心原新闻总监、高级编辑马丽春:“郭因先生积数十年之学养,厚积薄发,这在他的作品上表现很明显。他的作品每每让你会心一笑,这正是画外功夫所致。不光他的画让你动心,他的那些书法作品,不刻意去求其书艺,但他的字外功夫,那些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学者气息和书卷味,才是最动人心的。故郭因先生的书画作品,在安徽文人中最受追捧,很多人以得到他的字和画为荣。”

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市场星报艺术中心主任周玉冰:“先生的书画简约成趣。虽然他谦虚地说不是书画家,但他的作品以学养完成,涉笔成趣,自然浑成,疏密相间,和谐舒展,充满生命律动。他追求一种‘中和’之美,这种中和美体现在他笔墨相应,体现在用笔的转侧之间,更体现在意境悠远之上,以简约笔触传达出高古风貌和无穷意蕴。”

中国农工党广东书画院院长卜绍基:“在郭因先生的书画中,我们看到一种文化人的宁静与淡泊。这些作品,虽无弦却能奏出天籁之音,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生命的真谛。”

著名画家、安徽绿色书画院副院长黄小舟:“郭老的画篇幅不大,大多是描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属于自娱自乐的怡情养性之作,但幅幅是精品,值得永久珍藏。这不仅仅是因为郭老的才情学养和高超的笔墨技巧,还因为每一幅作品都包含着郭老深邃的绿色思想和博大的绿色情怀。郭老常常告诉周围的人,他把作画当成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换脑子的方式,当作一种养生的手段。他从不把它当作主业,即谋生的手段,所以他的书画无任何功利心,因而才脱尽俗气,达到书画的最高境界——逸品!”

采访札记:为“愿天下祥和”喝彩

此次在安徽美术馆举办的《愿天下祥和——百岁郭因书画小品展》开幕式,给不少观展者一次“愿天下祥和”的文化熏陶,细细品味展出的222幅作品,从始至终贯穿着百岁郭因“愿天下祥和”的美好愿景。

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有缘跟踪采访郭老近30年,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郭老一直敏锐观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动,对人类的命运、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前途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渗透于十二卷《郭因文存》和他丰盈的“大美学”研究成果之中。

郭因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中写过一则《小舟人类》:“地球已变成小舟,人类在相依为命,合作则俱生,斗殴则偕亡,人类要团结,国家要合作,民族要交融,人人都幸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完全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安徽书画院副院长陈明哲曾撰文指出:“郭因先生曾满怀欣喜的认为:‘明天的人类将生活在最最美丽的山山水水之中。明天的人类,将会创造出最最美丽的山水画。明天的人类,将会有最最理想的栖息精神家园和翱翔精神的天地。’正如先生所期望的那样,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