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我那些牲口都拿奖
更新时间:2025-04-25 14:02 浏览量:3
梅贻琦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是大师?自己取得成绩,甚至拿大奖,拿诺贝尔奖都只是大师的起点,带出来的学生能拿大奖,那才能算大师。
我那些牲口都拿奖
就像郭德纲和于谦说的相声。
纲:我徒弟多。
谦:我牲口多。
纲:我那徒弟都拿大奖。
谦:我那牲口都拿奖。
纲:我跟牲口怎么比啊?……
于谦养牲口
您还别不爱听,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研究型大学的导师,就是得有给学生指引研究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也能有机会得大奖才算大师。如果导师把学生带沟里了,毕业不了,写不了推荐信,那还当什么导师啊?
导师自己获过奖大学如果没有这样的导师,熟门熟路,带学生当然是最好的了。大学如果没有这样的导师,那第一代老师就得自己苦苦摸索,或者是从外面引进了。这个还真跟养宠物一样。外来物种F1代,能养活了只能算是初步成功,能下崽儿,出了F2代。才算成功。甚至是下的崽还有繁育能力,能出F3,F4代才算立住脚了。
大学高薪聘请一个诺奖得主来校任教,那不是充门面。也不是当吉祥物,当宠物,是为了让他来“下崽儿”的。不“下崽儿”那学校就亏了。这个真的和宠物繁育是一样的道理。
宠物繁育一般都是拿参加过比赛的冠军来留种的。即便如此也难免出现退化和“均值回归”,所以宠物后代也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赛级。一种是宠物级。长得好的赛级留下来继续参赛、育种,长得一般的宠物级就卖了换钱。这就像研究型大学和一般高校的分流一样,很残酷的。
这种现代高校的学术传承机制,与过去的师徒、师生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师傅、老师是不愿意把手艺、学问外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老师是先要把徒弟当牲口使唤的——先赚回本再说,先赚了束脩再说。现代教育是社会性的了,大学用终身教授的高薪养活老师,老师就安心的“下崽儿”吧。老师不“下崽儿”,大学就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