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35岁心梗,有人100岁也不心梗,医生:1个关键因素,别再忽视
更新时间:2025-04-26 17:03 浏览量:3
刘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负责带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完成公司的重点项目。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工作,他习惯在办公室里放一个小冰箱,里面装满了咖啡、能量饮料和各种快餐食品。
2023年的春节后,公司迎来一个重大项目,刘伟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了按时交付,他已经连续加班两周。
那段时间,他总觉得有些胸闷,但他认为这只是因为疲劳和压力大导致的。"可能是最近睡得少,再扛几天,项目上线就好了。"
3月15日那天,刘伟觉得胸口有些不舒服,但还是照常来到公司。上午10点左右,他在开会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一样。
他的同事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经过医护人员抢救,刘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
在医院,急诊科医生立即为刘伟进行了详细检查。
心电图确认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酶谱检查显示肌钙蛋白T>2ng/mL,远超正常值范围(正常应
医生还为他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前降支近端有90%的狭窄,已经形成了完全性血栓,这意味着供应心脏前壁的主要血管几乎完全堵塞。
你这是典型的'职场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支架手术'。
好在手术很顺利,医生在刘伟的冠状动脉中植入了一枚药物洗脱支架,恢复了血管的通畅。
"刘先生,虽然你年纪不大,但你的身体数据很不乐观。
血压145/95mmHg,属于高血压范围,糖化血红蛋白6.5%,提示你可能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医生的一番话让刘伟傻了眼,自己这么年轻,怎么还得上这一堆老年病了?
"现在像你这样30多岁就心梗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不少80岁、90岁甚至100岁的老人,人家的冠状动脉却依然畅通无阻,最关键的区别就一个——生活方式!"
那么刘伟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青年人为何会出现心血管阻塞
如今,心血管阻塞(医学术语称为心肌缺血)已不再是中高年群体的"独有疾病",最近几年开始默默向青年群体蔓延。
国内医学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阻塞患者平均患病年龄大约在62岁左右,但令人忧虑的是,不满45岁青年人的患病比例正逐渐攀升。
心血管阻塞本质上是心脏血管壁内脂质累积构成斑块,当这些斑块破碎或血管忽然缩紧时,会引发血栓形成,切断心脏肌肉的血液输送,导致心肌缺氧死亡。
青年人心血管阻塞的特征在于通常缺乏明显的预兆信号,病发时症状更为剧烈,加之防范意识不足,往往贻误最佳急救时机。
当下生活习惯是造成心血管阻塞年轻化的核心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白热化,青年人拼搏奋斗,经常疏忽自我健康。持续高负荷工作、精神负担过重、睡眠混乱、饮食失控,再加之运动匮乏,这些元素共同影响,加速了心脏血管硬化的过程。
特别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青年工作者,他们过长的工作周期和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变成心血管阻塞的高危群体。
调整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阻塞的根本。只有全面改良生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阻塞的几率。
如何避免心血管阻塞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心血管阻塞防护的关键,依据中国心血管病初级预防指南建议,健康饮食应遵循以下准则:控制总能量摄取,维持理想体重;
还有戒烟限酒,这两样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危险源头,不但主动吸烟有害,被动吸烟同样危害大。
研究显示,戒烟达一年之时,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会降低百分之五十;而戒烟十五载之后,其风险几乎与从未吸烟者持平。
而过量饮酒会致使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以及心肌损伤,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男性每日酒精摄取量建议不超过25克(等同于750毫升啤酒或250毫升葡萄酒),女性则不宜超过15克。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习惯晚睡,但长期的作息混乱和睡眠不足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负担,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或超过9小时,二者均会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还有就是,建议35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做一次心血管健康评估,包括血压、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