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应急|听相声学知识会应急
更新时间:2025-04-27 19:28 浏览量:6
中国应急管理报
在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相声作品《地震话应急》,将防震减灾知识与传统曲艺完美融合,探索应急科普宣传的新模式。4月25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听相声学知识会应急》,对此进行报道。
听相声学知识会应急
“您说这地震预警,在微信小程序设定后,就跟单位领导查岗似的,又闪又震,手机一直哆嗦!”随着相声演员谢东连说带比画,台下观众笑作一团。在天津市南开区老城小梨园剧场,防震科普相声《地震话应急》正在上演。
为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其应急避险能力,日前,在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相声作品《地震话应急》,将防震减灾知识与传统曲艺完美融合,探索应急科普宣传的新模式。
往5次打磨
拿出接地气的作品
“最初想到这个工作创意时很兴奋,但如何将创意落地,我们几个愁得直薅头发。”南开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王英浩说。
如何让专业的地震知识“活”起来?他们决定创作出一件接地气的相声作品。
创作团队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社区调研。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居民对地震普遍存在“满不在乎、信谣传谣、杞人忧天”三种心态。
一趟趟下基层、进社区,几番跑下来,创作团队心里有了底。他们准备刻画“二舅”“三姑”“媳妇”三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当下群众的心态。经过5次打磨,剧本终于敲定。
“怎么那么倒霉地震就能震到我?知道吗?我活到60多岁一次地震还没赶上。”“就算遇到地震,那也没事儿!俗话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该着河里死,井里死不了。该吃吃、该喝喝,地震别往心里搁。”演员谢东把“二舅”满不在乎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
搭档王锐立即接茬儿:“行了,二舅,您这一套一套的,是够满不在乎的,快歇会儿吧!避险七字诀法记好了——伏地、遮挡、手抓牢!”
不一会儿,谢东夹着嗓子变成女声,扮成“三姑”的样儿。他假装拿出手机点击着屏幕,边点边说:“人家网上可都说了,最近这河里的鱼排队跳水上岸,这是地震的先兆!你再看这个小视频,这天上云彩的纹路像不像大地裂缝?还有,最吓人是公园里雕像转方向了!这是不是预示着要发生大地震啊?”
相声里还塑造了爱囤货的“媳妇”形象,矿泉水、饼干、方便面成箱搬回家,家里俨然成了一个小超市。在诙谐幽默的谈笑间,谢东说:“咱们对待地震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必过于杞人忧天,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王锐问:“那要是真遇上地震了,该怎么办呢?”随后,谢东将各种场景下的地震避险常识和应急技巧娓娓道来。
把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表演,学到地震安全知识,创作团队还将相声节目制作成视频,在各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播放。
“前天晚上我二姨姥爷给我托梦了!子时三刻地龙翻身,得在床头挂点东西……”在嘉陵道街道咸阳里社区文化活动室,68岁的赵奶奶看到相声视频的这一段,直拍大腿:“这说的不就是我家老头嘛!”现场居民爆发出阵阵笑声。
“张大爷,您在手机中添加‘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了吗?”咸阳里社区网格长崔云问一位老人。“设置好啦,设置好啦!”老人掏出手机说,“我孙子在学校上安全课,老师教会了他,他回来帮我设置的。他还告诉我,遇到地震,先躲到承重墙墙角、坚固的家具旁边等三角区!”居民李奶奶对崔云说:“带孩子散步时,我还留意了小区周边哪儿有空旷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
这部时长6分58秒的相声作品,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四川、广东等地应急管理、地震部门新媒体平台的大量转发,逐渐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用群众喜闻乐见、针对性强的安全文化作品宣讲防灾减灾知识,比发微信提示、发宣传单管用多了,更便于群众学习安全应急知识。”兴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许宪峰说。
“南开区将以天津快板、相声小段、京东大鼓等形式制作安全文化作品,并在线下持续深化‘理论宣讲+情景体验+实战演练’宣教模式,加强与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的深度合作,扎实推动防灾减灾科普‘五进’工作,为全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南开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齐世伟表示。
编辑/审校:邵婷
审核:刘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