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淮才有遇·致敬TA们!

发布时间:2025-05-01 19:06:10  浏览量:3

五一劳动节来临

一起关注那些用双手和智慧

定义“劳动之美”的身影

徐州广电联合徐州市总工会

推出五一特别节目

“淮才有遇·致敬劳动者”

今天 一起认识四位劳动者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江苏星星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刘小林

他,是生产技术部部长,也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从智能机器人到行业首创智能化点焊设备,从解决一线痛点到培养新一代劳模,他的故事,是创新、是坚守,更是那份“再小的事,也要精益求精”的匠心。初见刘小林,你很难将他与“全国劳模”的耀眼光环立刻联系起来。他更像一位随时准备扎进车间的工程师,质朴、专注。在他看来,技术人员的战场就在一线。“这个面板智能化生产线,15秒一张板。”刘小林自豪地介绍起车间里的“明星员工”——智能机器人。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刘小林关注的,还有“人”的改变。“以前点焊员工一天下来很累,精神恍惚容易出安全事故,伤手。”为了解决这个痛点,他带领团队反复论证、试验,耗时4个月,自主研发了自动点焊设备,并获得了发明专利。▲已被淘汰的点焊机器这项发明使得产品效率提升30%,不良率下降90%,5条线节约15个人力,当年创经济效益562万元!更重要的是,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技能操作和编程,劳动强度降低,安全更有保障。创新之路从无坦途。面对0.4毫米超薄钢板的门壳焊接难题,刘小林再次展现了他的“犟”劲。他跑遍武汉、苏州、上海,最终在深圳找到了激光焊接的希望。为了验证效果,他们在2000倍显微镜下观察焊缝,确保无裂纹、表面光滑,达到钢板自融化的完美效果。这背后,是刘小林连续一个多月,“泡”在车间,从早七点半到晚上一两点,亲自调试、紧盯每一道工序的日夜鏖战。历时8个月,这项行业首创的技术终于落地。回想那段日子,刘小林笑言“轻舟已过万重山”,而这份坚持的回报是实打实的:一年时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增长1.3个亿!2020年,在徐州市总工会、睢宁县总工会的支持指导下,刘小林牵头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里不仅是技术攻关的堡垒(已获3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专利2项,完成技术攻关20余项,降本超千万),更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摇篮。徐州市劳模李里,就是从这个工作室走出来的!正是这种“传帮带”和持续精进的精神,让劳模精神在星星冷链薪火相传。在星星冷链的智慧展厅,上百种产品琳琅满目。刘小林随手指向一台家用冰柜,开始讲述那些不易察觉的“小心机”。玻璃面板门——不仅美观,还好打理。但玻璃与塑料门框如何牢固粘合?最初的双面胶在冷热交替下会失效开缝。刘小林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采用耐高低温的热熔胶自动打胶工艺,并通过零下20℃到40℃、连续21天的严苛冲击试验,确保万无一失。

“用户体验没有‘差不多’。”刘小林常对团队说,“农村用户在意耐用,城市用户追求美观,我们要把每个细节‘焊’到极致。”这份对细节的追求,正是“匠心”的最好体现。

2025年刘小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传统工艺到智能转型从技术壁垒到行业领先从个人奋斗到团队传承刘小林用21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位新时代劳动者的精彩答卷

徐州市真诚大件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 刘伟

在徐州,有这样一位 “老司机”,手握方向盘20年,安全行驶超百万公里,创造了零事故的行业奇迹。他就是徐州市真诚大件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刘伟,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刘伟的工作是驾驶重型卡车,将大型工程机械送往全国各地的码头和工地。出车前,他雷打不动地检查轮胎等车辆部件,这份严谨让他创下连续36个月 “零车损、零货损、零人损” 的奇迹。他首创的 “三检三查” 维保制度,如今已成为公司的安全标杆。不仅如此,同样的车型和路线,他总能比同事节省8%的油耗,独创的 “黄金右脚” 节油法,让同行赞叹不已。作为公司的 “金牌教练”,刘伟累计跟车指导5800公里,培养出十多名新司机。在同事王化柱的眼中,公司交代的每一项事情,刘伟都能完美地完成,而且一丝不苟,非常认真负责。从车辆检查到货物捆扎,从行车安全到油耗控制,他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新人。重型卡车就是刘伟的 “移动办公室”,如今的车辆配备航空座椅,驾驶舒适度大大提升,但长时间驾驶依然辛苦。单趟行程短则两三天,长的跑新疆等地需要十几天。一个人开车的日子里,休息时给朋友和家人打电话,是他缓解孤独的方式。虽然沿途风景看了无数遍,但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牵挂。谈及为何能坚持这份工作20年,刘伟坦言源于热爱。对于80后的他来说,开车是儿时的梦想,后来更成为养家糊口的技能。从初入行业因疏忽导致发动机拉缸损失万元,到如今25万公里无事故、无个人原因违章,他深知安全的重要性。每次出车前的细致检查,早已成为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未来 刘伟希望继续配合公司完善运输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驾驶员在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等方面贡献力量这位20年的老司机用坚守与热爱在方向盘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徐州市劳动模范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 翟成

他扎根徐州28年,从一名求知若渴的学子,成长为矿山安全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工作,与冰冷的机器、深邃的矿井打交道,却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执着。煤矿瓦斯,被称为“矿井杀手”。如何有效防治瓦斯灾害,是世界性难题。翟成教授和他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就跟这个难题“杠”上了!

面对挑战:我国有许多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难,事故风险高。

翟成方案:团队研发出“煤层双动力钻进+射流割缝+脉动压裂”成套技术体系。

硬核成果:技术在全国200多个矿井成功应用,效益显著,团队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00余项。

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实验、计算、分析。翟院长说:“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耗费心血、时间、精力。”这份坚守,是对生命的承诺,也是对“安全”二字最硬核的诠释。翟成教授深受周世宁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重视创新、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做真科学,做对国家社会有用的研究”,这是他对学生最朴素、最深刻的要求。“水涨船高”,成就学生,亦是成就自我。这份师者匠心,温暖而有力。其实,翟成并不是徐州本地人。1997年秋天,18岁的翟成拎着行李,从山东来到徐州求学。他在这里完成了学业,留校任教,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他见证了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变化,这座城市的发展,也为他的科研事业提供了沃土。徐州市政府在科研项目、经费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让他能更专注于攻克技术难关。扎根徐州28年,翟成与徐州,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劳模”的称号对于翟成而言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在矿山安全领域深耕为国家能源安全、为徐州安全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
江苏恩华药业集团副总裁、药物研究院院长 许向阳

31年,足以让青丝染霜,但不变的是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许向阳在中枢神经药物研发领域默默耕耘31载,从“跟随”到“领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中国新药研发的传奇。许向阳说,中国的新药研发需要经历了一个过程:“跟跑”阶段:突破国外专利壁垒,让好药早日惠及国内患者。“并跑”阶段: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领跑”阶段:探索全新作用机制,研发真正源头创新的药物。“工作的年限越长,越能感觉到临床患者对于安全性更好、疗效更佳的中枢神经药物的迫切性。”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他31年如一日,扎根此领域的根本原因。新药研发,道阻且长,被称为“十年磨一剑”毫不为过。许向阳说,他接触到的成功上市的创新药,周期没有少于10年的。恩华药业的1类创新药NH600001,正是这漫漫征途中的一个缩影。这款在明星药物依托咪酯基础上改进的药物,承载着解决原药物不良反应、满足临床巨大需求的希望。然而,研发之路从非坦途。项目经理杨超回忆起去年工艺验证时的惊心动魄:“凌晨1点多,关键指标不符合要求!我们第一时间上报许总,他半小时内就赶到了现场。”许向阳连夜召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精准定位问题所在,接下来的3个月,许向阳在实验室、生产线、宿舍“三点一线”连轴转,带领团队反复实验、反复验证。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科学严谨的态度,最终攻克了难关,保证了临床样品的供应。如何激发团队活力,持续攻克“卡脖子”难题?许向阳有着自己独特的“容错哲学”。他深知科研人员往往个性鲜明,因此在团队中营造了宽容的氛围,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的潜能。许向阳不仅是科研带头人,更是人才培养的引路人。他担任南京大学产业教授,指导博士后,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更为我国CNS药物研发领域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纵使获得了诸多荣誉,许向阳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谦逊和清醒。“这些荣誉是一种认可,也增加了我肩上的担子。”许向阳认为,中枢神经(CNS)药物的研发,不仅关乎科学,更关乎社会和谐。解决一个患者的病痛,往往能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