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峰后,郭德纲和杨鹤通也中枪,这才是相声界的三俗
发布时间:2025-05-06 21:27:58 浏览量:6
大家常说娱乐圈是个“大染缸”,可谁曾想,原本讲究传承、规矩严明的传统相声界,也逐渐被各种杂音笼罩。
最近,一场围绕“起绰号”的风波在相声圈悄然发酵,特别是德云社,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这次“绰号风”中,高峰、郭德纲、杨鹤通三人接连“中招”,一时间引起圈内圈外不少议论。
起初是高峰老师,因为年纪稍大、头发稀疏,被人戏称为“高秃子”。这个称呼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这样的调侃,看似调皮,实则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更过分的是,有人又将“高理事”的职称玩味成“高力士”。这可不是无伤大雅的调侃,而是影射为太监,完全是对高峰人格的贬损。
绰号风并没有就此停止,随后,郭德纲和杨鹤通也未能幸免。杨鹤通的外形本就显眼——圆润的身材,极具辨识度的发型,被人取名为“逗号”,虽然带点玩笑,但尚属轻微,无太大恶意。
然而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郭德纲的外号:有人称他为“圣人”,还有人叫他“克苏鲁”。前者似乎讽刺意味更浓,后者则令人费解。克苏鲁源自西方神话,象征混沌与神秘,把它强加到郭德纲头上,颇有几分胡编乱造的味道。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绰号有多“有趣”,而在于这种风气反映出圈内规则的缺失。作为公众人物,艺人之间产生分歧在所难免,但如果不通过正当渠道表达意见,而是借网络取笑攻击,就只会让原本该讲传承与尊重的相声圈,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到底,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言论可以自由,但也要有边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今,曲艺界的风气之所以变得浮躁,部分原因正是没人出面设立底线,没人去维护一个基本的行业秩序。
其实早些年,曲艺协会曾积极倡导“反三俗”,对内容低俗、形式庸俗、格调恶俗的节目进行整顿。而如今这股乱起绰号的歪风邪气,说到底也正是“新三俗”的一种表现。
讽刺同行、讥讽外貌、暗喻不堪,这样的做法,既不幽默,也无品位,更与相声的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人向来讲“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曲艺协会也应该有明确的章程,对不正之风予以约束。
不论是德云社,还是其他曲艺团体,只要违背了基本的行业道德,就该及时规劝和制止。与其花心思互相起外号,不如多花点时间打磨段子、提升作品质量。
毕竟相声是说学逗唱的艺术,而不是互相伤害的工具。与其窝里斗,不如齐心协力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真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