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想学相声?郎鹤炎告诉你基本功练习的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5-05-14 19:30:01  浏览量:2

# 想学相声?郎鹤炎告诉你基本功练习的常见误区


张鹤伦郎鹤炎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曲艺形式,近年来在德云社等团体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然而,许多初学者在练习基本功时容易陷入误区,导致进步缓慢,甚至养成错误的表演习惯。著名相声演员郎鹤炎(德云社“鹤”字科成员,张鹤伦搭档)曾在多个场合分享过相声基本功的练习要点,今天我们就结合他的经验,为大家梳理学相声时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张鹤伦郎鹤炎相声名场面


---


相声【捉放曹】张鹤伦郎鹤炎【2025张鹤伦郎鹤炎淄博站】#相声


## 误区一:盲目追求“快”,忽视“稳”


很多初学者认为,贯口(如《报菜名》《地理图》)说得越快越好,甚至刻意模仿专业演员的语速。郎鹤炎指出,贯口的核心不是“快”,而是“清晰、流畅、有节奏”。如果一味求快,导致吐字不清、气息紊乱,反而失去了表演的韵味。


正确方法

- 先慢后快,确保每个字发音准确。

- 练习时可用节拍器辅助,培养节奏感。

- 注重气息控制,避免“一口气说完”导致声音发虚。


---


## 误区二:过度依赖“现挂”,忽视传统活儿的打磨


“现挂”(即兴发挥)是相声演员的重要能力,但不少初学者误以为“抖机灵”就是相声的全部。郎鹤炎强调,传统段子(如《八扇屏》《论捧逗》)是相声的根基,只有扎实掌握“活儿”,才能灵活运用“现挂”。


正确方法

- 先死记硬背,再理解台词背后的逻辑和“包袱”设计。

- 多听老一辈演员的录音(如马三立、侯宝林),学习语言节奏。

- 与搭档反复磨合,确保“垫话”“瓢把儿”“底”衔接自然。


---


## 误区三:捧哏就是“嗯啊这是”,忽视配合的重要性


很多人觉得捧哏(配角)比逗哏简单,只需接几句话就行。郎鹤炎作为资深捧哏演员,曾笑称:“捧哏是‘量活儿的’,但‘量’不好,整个段子就‘泥了’。”捧哏的节奏、语气甚至眼神,都会影响表演效果。


正确方法

- 捧哏要“稳”,但不能“呆”,需根据逗哏的节奏调整语气。

- 学会“递肩膀”(给逗哏创造发挥空间),比如用“这怎么回事?”引导剧情。

- 避免抢话或冷场,默契是长期排练的结果。


---


## 误区四:忽视“圆粘子”(控场能力)的练习


相声是面对面艺术,演员需具备“圆粘子”(吸引并控制观众注意力)的能力。许多新手在台上只顾背词,忽略观众反应,导致“温”(现场效果差)。郎鹤炎建议,学相声不能只练“嘴皮子”,还要练“眼力见”


正确方法

- 多观察观众反应,适时调整语速或“现挂”。

- 小剧场演出时,可适当与前排观众互动,但避免过度调侃引发尴尬。

- 录制自己的表演视频,复盘哪些“包袱”没响,分析原因。


---


## 郎鹤炎的忠告:耐得住寂寞,才能说得好相声


郎鹤炎常说:“相声是‘熏’出来的。”没有捷径,只有反复练习和舞台积累。他回忆自己早年学艺时,一段《拴娃娃》练了上百遍仍被师父批评“不对味儿”,直到某天突然开窍。


如果你真心想学相声,不妨从今天开始:

1. 每天练声(绕口令、气息训练);

2. 死磕传统段子,先模仿再创新;

3. 找一位靠谱的搭档,互相挑毛病。


记住,误区不可怕,怕的是盲目练习而不自知。避开这些坑,你的相声之路会走得更稳、更远!


---


互动话题:你在学相声时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想了解更具体的练习方法,下期我们可以聊聊“如何设计一个响亮的‘包袱’”。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郎鹤炎访谈及德云社教学经验,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