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张海波深情追思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

更新时间:2024-10-09 22:03  浏览量:3

前言

2024年10月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中医肿瘤、呼吸病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伟胜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7岁。

本专栏将陆续刊登行业、媒体及其弟子、亲友所撰的缅怀文章,悼念追思刘伟胜教授。

张海波 刘伟胜教授博士研究生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大科副主任 (笔者)

2024年10月3日,我的导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噩耗传来,悲痛难抑,恩师的音容笑貌、20余年相处的一幕幕往事如开闸般涌上心头。

记得2002年,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我加入了广东省中医院内四科(肿瘤科)这个大家庭。与老师相识是我入职不久后的一次科室聚会。当时我刚好准备轮科呼吸科。刘老听说我要去呼吸科轮科,就特别叮嘱我说,“在呼吸科学习,若有机会一定要学习气管镜技术。因为这项技术对肿瘤病人的诊断非常重要。同样是咳嗽一种症状,有可能是很多种疾病引起。你们这一代医生,不仅中医要做到,而且是中西医两方面都要达到很高水平。特别是从事肿瘤这个专业工作,更应该中西医结合。学术是没有世外桃源的,要借西医的直观诊断之所长,发挥好中医治疗的长处。”

那次,刘老还饶有兴趣地和我讲起,当年他在广医一附院和钟南山院士一起工作并研制消积饮的故事。刘老特别提到,那时的肺癌患者多数是男性吸烟的,中央型的病人居多,老师根据这类病人在气管镜下的常见表现,结合中医理论研发了消积饮这个验方,这也成为我日后临床治疗这类患者的常用药方,常常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虽然,仅仅是一次普通交谈,却充分反映了导师以融汇中西医之精髓来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老师的那份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关爱后辈的人格魅力,也成为我日后报考老师博士的动力。

2006年,我考取了老师的博士后,老师更是从课题的选题到实施等方面给予我指导。特别是我因工作繁忙,攻读学业面临诸多困难时,是老师的鼓励,让我能够最后坚持下来。

在教书育人方面,老师是我们心中的灯塔。他以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不仅传授医学知识,更注重培养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医生。他常常告诫我们,医生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他的谆谆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成为我们未来行医路上的指引,也将把这种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

刘伟胜教授(左一)与张海波

刘伟胜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中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团队在中医药领域开拓创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2008年我从香港回来,负责大德路总院的工作时,老师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他鼓励我在做好科室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开展科学研究。他还讲述了当年与钟南山院士一起开展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工作,该项工作最终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刘老的这段亲身经历,激励着我们要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以及在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战略的引领下,我们确定了建设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实现了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到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从发表普通的中文文章到专业期刊SCI文章的突破,直到当下我们科室在国际顶刊上发表文章,其研究结果被美国NCCN指南采纳......这一路走来,老师一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在治病救人方面,老师医德高尚,行医严谨,对每一位患者都怀抱无尽的关怀与爱心。无论是复杂的病症,还是棘手的疑难杂症,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耐心,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患者。

记得2002年底至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肆虐广州,我院也担任起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重任。我刚好在“抗非”的一线呼吸科、ICU轮科,而刘伟胜教授则是“抗非”专家组组长。

刘老不顾自己六十多岁高龄奔赴“抗非”第一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指导治疗。我每次陪同他查看病人时,总是提醒他说:“您这么大年龄,还亲自察看病人,太危险了!”但他每次都说,“不亲自查看病人,怎能够获得第一手的临床资料?若没有第一手的临床信息,就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正是凭借这种不畏艰难险阻一心救治患者的大医精神,刘老不分白昼黑夜开会、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后光荣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重任。

不仅如此,在平时工作中老师也是不辞辛苦,一心为患者服务。由于慕名前来求医的病人众多,很多病人都挂不上号,但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为患者加号。哪怕是已到了下班时间,哪怕是还没有吃饭,他总是说患者前来就医非常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尽力去帮助他们。即使是到了晚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我们多次劝他尽量少看病人,他仍然坚持出门诊。甚至有一次在二沙岛医院出门诊时,他突发心脏问题,做了紧急冠脉造影支架置入后,他很快又返回了工作岗位。今年,他因为肾功能衰竭,不得不进行透析治疗,即便是我们无数次的规劝,他仍然坚持出门诊。哪怕是近年,刘老感染了新冠,经历了气管插管需长期住院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依旧在病房里为患者看病开药,他曾多次向我提出要恢复门诊,甚至临终之时,他所惦记的,念念不忘诉说着的,依旧是出门诊......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帮助病人已成为刘老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他是如此的忘我工作,但每次我去探望他时,他却不忘叮嘱我,要多注意保重身体,肩上担子越重,越要注意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这如同慈父般的关爱让我的内心无比温暖,而今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愿老师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一路走好!

他的辞世让无数同仁、学生以及患者深感痛惜。作为我敬爱的老师,他不仅在医学领域卓越非凡,他那宽广的胸怀、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从医之路和人格修养。这份恩情,我将铭记于心,永生难忘!他的离去,不仅是医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所有学生心中的痛楚。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失去了一位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激励我们前行的领路人。然而,恩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执着的敬业精神、宽厚仁爱的待人风格、苍生大医的风范,将永远与我们同在,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前行,为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