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俩说相声的竟是老舍的老师|上新旧闻 ⑤
更新时间:2024-12-07 13:04 浏览量:7
“相声讲究什么,说学逗唱,各位看官就是咱的衣食父母……”一串济南话像石子投入水面,在围观群众中激起片片“水花”。劝业场,因这对口相声,变得水泄不通。
台上,身穿长袍,瘦瘦高高,文质彬彬,酷似教书先生,实则相声兄弟。大哥吴景春早年拜师京城“相声八德”之首的裕德隆,技艺全面,尤善说“文哏”,外表斯文安静;弟弟吴景松又名吴焕文,师承济南相声名家崔金霖,上过几年私塾,既能写文章,也能自己编段子。
作为给群众讲故事的人,他们将历史典故、人物传记、市井传说等内容杂糅整合,特别二人独创用济南方言说相声(行话叫“怯口活儿”),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济南的文化生活,也在济南“曲山艺海”中独树一帜,成为深耕在老百姓身边的属于济南人自己的说书人。
名师引路,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又有了老百姓的喜爱,20世纪三十年代,吴景春与吴景松声名鹊起,逐渐成为济南相声界的“重量级选手”。
20世纪初,胶济铁路通车、开设商埠以后,济南逐渐成为“水陆码头”,城市人口激增。活跃的经济刺激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时间,山东琴书、河南坠子、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山东快书这些曲艺形式,发展迅猛,颇受欢迎。荟萃南词北曲,云集名家大师,茶园、茶棚、书场汇聚济南,各路曲艺名家争奇斗艳。
想要成角,谈何容易?
一张桌子,一块惊堂木,一说说一天。在露天的场地中,看客多是流动的,大多也是蹭听蹭看,真正能拿出钱来的少之又少,兄弟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在这条街上打下了自己的“擂台”。
久而久之,他们竟然也有了自己的“学生”,那就是老舍先生。
当时还在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住在劝业场附近。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喝茶听相声,是老舍的心头好。
在劝业场两兄弟的说书场,老舍是常客。以文为趣,他常立于人群之首,嬉笑怒骂皆是乐趣,百听不厌。长时间相声相伴,老舍也在偷师,他将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内化为自身本事,时常用到文章中,偶尔兴起,课堂上常以单口相声开场,为学生们的求学生涯留下生动回忆。
1937年2月3日,济南《中报》第二版上刊登了一篇“花边新闻”,题为《老舍的老师是两个济南说相声的》,文章里讲述了他们的这段故事:“老舍是他们的好主顾,差不多每天必到。老舍就从他们那里学得一些使听众喜乐的技巧,一些俏皮话……这些玩意儿到了大学教授老舍笔底下,群龙活跃,使读者笑一阵,可就有了艺术价值了……”
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有上完工的贫苦群众席地而坐,一声声叫好洗去一身疲惫;也有达官显贵,闲庭雅座,喝茶、听曲儿。当然,不管什么身份,惊堂木一响,大家就都成了听书人。
与当时吕祖庙前有“观澜亭”“望鹤亭”“四海春”等几家书场茶社不同,劝业场没有方桌藤椅,细瓷盖碗,也没有玻璃窗外的泉水喷涌。但是,长袍一穿,口若悬河,人间冷暖,百世春秋就都在嘴巴一张一合之间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无情地带走了老、旧、残,但似乎对济南格外温柔,留下艺术的焕新、精华与风采。
记者:杨雯雯 编辑:刘杰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