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天津相声老艺人的哪些“活”,是传统相声的范本

更新时间:2024-12-24 06:18  浏览量:7

天津一直就是艺人辈出的相声窝子,像大家熟悉的冯巩、牛群、刘伟、郭德纲、曹云金、佟有为、赵津生等,上一辈的苏文茂、刘文亨、高英培、魏文亮、李伯祥等,再上一辈的赵佩茹、郭荣起 、田立禾、尹笑声、阎笑儒等都是天津人。

天津相声界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但是,作为天津人首推马三立,相声泰斗!相声大师的地位无人能比。他老人家艺术造诣很深,说的相声幽默风趣,诙谐!绕梁三日,马三爷的《扒马褂》、《黄鹤楼》、《卖挂票》、《开粥厂》、《吃元宵》《栓娃娃》、《夸住宅》、《买猴》可以说都是相声作品中的范本。

再比如,郭荣起先生的《打牌论》、《绕口令》;少马爷的《大保镖》、《文章会》、《歪唱太平歌词》、《卖五器》、《报菜名》、《五味俱全》、《纠纷》、《学跳舞》、《怪治病》;闫笑如的《武坠子》;于宝林的《卖布头》;魏文亮的《揭瓦》、《汾河湾》、《闹公堂》;这些都可以说是相声界的范本。

郭荣起先生也是天津地界的一位优秀相声演员,其基本功扎实,表演诙谐幽默,尤其是擅长于模仿各地的方言。虽然在名气上不如马三立和侯宝林,尤其是在广播盛行他们的相声时期,但建国前的郭荣起先生同样具有影响力。他的艺术才华尤其体现在《绕口令》这个段子中,这段《绕口令》效果在还流传的段子中功夫最到家,效果最好,评论家称其为稳中带爆发力的相声大师。

另一段不能不说的是《扒马褂》。1962年郭先生与马三爷同赵佩茹先生一同在文联礼堂上演,相声业内评价得极其到位,说是:“它在废话连篇之中,你却说不出哪一句是废话,哪一处是废话”。马老和赵老固然范儿准,但这个评语主要说的是郭荣起。

郭荣起先生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单口相声,如《打牌论》、《拉洋片》、《学评戏》、《交租子》、《绕口令》、《豆腐房》以及《杠刀子》和《怯跟班》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表演风格。群口相声方面,他的《古董王》和《扒马褂》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群情激昂,配合默契。

爆笑相声《钓鱼》,这段相声最早由郭荣起根据民间流传的小笑话改编整理而成,最初也是按单口相声攥出来的。后来,马三立与老搭档张庆森将它以对口相声的形式搬上舞台。马三爷演绎的《钓鱼》在角色刻画上细腻至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折射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例如,“嗐,(空一拍)小孩儿啊净河里洗澡,我呀白在那看着,咱不敢下钩子。啪!掇小孩脑袋,这嘛呢?”这种口风只有马三立才有。

令人遗憾的是,马三立、张庆森的这版《钓鱼》在当时并没能引起太大反响。

《钓鱼》这段,高、范版本确实效果更好,高英培先生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点滴,用现在的话说很接地气,没有哗众取宠的东西,展示的是相声的"讽刺"宗旨,又不乏教育意义。

《钓鱼》是小段,包袱要尽可能爆,脆,马三爷是受限于天生的嗓音,包袱摔不响,就得使劲抬,细细的铺,所以马三爷的小段包袱一般集中在底,从开头就给底蓄势。

高先生显然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在处理这种包袱密集的小段上更有优势。高先生风格火爆,加上他爱用天津话抖包袱,完美演绎了一个爱吹牛的天津小人物形象。而马三爷风格偏文雅,虽然也有天津话,但缺少了点咋咋呼呼的感觉。

阎笑儒先生,天津人,本名阎鸿斌,绰号“阎麻子”。早年曾拜宋玉清为师,并不断得到相声前辈李少卿的指点,后演出于天津各相声场地。25岁时曾到唐山、山海关一带演出,并在山海关拜马三立为师,成为马三立的第一个徒弟,回津后演出于南市连兴茶社,与尹寿山合作,二人合作数十年,是著名的火档。“阎麻子、尹傻子”成为当时连兴茶社的一块招牌,尹寿山的《武坠子》真是使到头了!这段常宝霆、白全福都比不了。

1948年阎笑儒先生与朱相臣合作,参加骆玉笙组成的班社赴上海、南京演出。1958年加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与尹寿山合作,成为该团第一主演。“文革”时转业到工艺针织厂,直至退休。

马志明是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发展在天津的,出身相声世家的他,既拥有极高的天赋,又得到了马三立真传和一众名家指点,功力自然不俗。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只要听过少马爷相声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样样俱佳、全面发展。相声界有句话叫“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这两段都是贯口活,而且难度极高,而马志明最出名的就是《大保镖》,不仅嘴上功夫厉害,学过戏的他还在身段上加入了很多有难度的武术动作,直到70岁时依然练得动。

于宝林先生,回族,出生于天津市,1937年拜张振圻为师学习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1943年拜马寿岩为师学习评书,评书艺名于枢江。1952年拜马三立为师,艺名于笑澜,擅长表演相声。他与冯宝华先生合作数十年,被成为相声界一对“火档”。

于宝林先生冯宝华先生合作的《卖布头》、《哭四出》、《铡美案》、《刘巧儿与窦尔墩》等,被北方曲校作为教学资料。于宝林先生整理了传统相声《师父经》、《双槐树》、《抽签》(已收入《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批捉放》、《铃铛谱》等。20世纪90年代,他与冯宝华合作,在天津录制了《白吃猴》、《师父经》、《大上寿》、《五行诗》、《铃铛谱》、《批捉放》《哭四出》、《铡美案》、《学西河》、《卖布头》、《渭水河》、《乌龙院》等传统相声经典曲目。

于宝林先生与师父马三立大师

常家,是最为低调、庞大的相声家族,据考证,相声常家一共出了23位相声演员,其中不乏行业中的翘楚。常连安的单口,尤其《斗法》,单口大王刘宝瑞虽然也有一版,不及也。小蘑菇,演作俱佳,小蘑菇常宝堃之后,常家最有水平的当属常宝霆先生。常宝霆先生接过父亲和长兄的常氏相声大旗,带领常氏相声在曲折波澜的历史长河中走向辉煌,也为中国相声事业发展史做出重大的贡献。如果说相声还能传承至今,那么一定离不开常宝霆对相声的执着与付出,创新与发展,他堪称新中国相声发展的领军人物。

前排常宝丰,常贵昇、常宝庆。中排常宝华、常连安、常贵田。 后排常宝霆、常宝霖

观众喜欢听常宝霆的相声,就是喜欢他这种相声演员很难拿捏的帅劲儿,那种表演的激情和高亢。常宝霆先生在传统相声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影视的、话剧的、小品的综合在一起,但其中喜剧的包袱又让人意识到是在表演相声。

比如传统段子《杂学唱》,有很多人说过,但常宝霆和白全福的《杂学唱》最佳。为什么都这么说,常宝霆和白全福却与众不同?常宝霆的柳活儿很有特色,学起来不是像,而是好。他的柳活儿很厉害,他知道包袱在哪儿响,为什么响,自己怎么能够把握好节奏,不让一个包袱哑火,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做法现在很少有相声演员能够做到。

常宝霆先生找的包袱点都很准,他不是为了找包袱而找包袱,一定是肉中噱,就是与相声人物和故事相符合的。比如脍炙人口的《挖宝》,这是他与他的徒弟王佩元合作的,按说从猪身上找包袱,找故事,应该比较难。但是常宝霆和王佩元却克服了这个困难,他们深入生活,了解猪身上的一切喜剧因素。最终呈现的就是夸张在真实中产生、细节在高潮中诞生的经典。

常宝霆先生和白全福先生合作的《不同的风格》、《诸葛亮遇险》、《道德法庭》、《相面》、《武坠子》、《身后大事》等都享誉曲坛,成为当代相声艺术的经典之作。

苏文茂先生在1956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贼说话》,以及新相声《美名远扬》、《学习光复道》、《光复道上红旗飘》,形成了以文雅、深沉为特色,具有书卷气的文哏风格。其中最经典的相声是《批三国》。

李伯祥先生1938年出生,1943年首次登台演出相声《六口人》,被观众盛赞他是个“小神童”。1949年在天津拜赵佩茹为师。他的代表作有《醋点灯》、《夸讲究》、《家庭联欢》、《报菜名》,《醋点灯》等。他的机智、灵巧台风与“快、爆、脆、准”的口风,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与逗哏较劲的神气,相映成趣。他们二人的表演风格鲜明,被曲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

刘文亨先生,生于天津,12岁拜杨少奎为师开始学艺,先后在天津鸟市、东兴市场等地演出。1958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曾受马三立、侯宝林、赵佩茹、闫笑儒等人的指教。1983年天津相声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名誉会长何迟,顾问马三立、郭荣起,会长常宝霆,副会长还有苏文茂、薛宝琨)。刘文亨一生主要和刘文贞、班德贵、王文玉、于世猷四位捧哏演员合作,常演曲目:《戏迷》、《山东二黄》、《学越剧》、《绕口令》、《找堂会》、《交地租》、《捉放曹》、《渭水河》、《文昭关》、《空城计》、《杂谈空城计》、《关公战秦琼》、《论捧逗》、《卖布头》、《学四省》、《报菜名》、《怯洗澡》等。

天津的好多相声演员如果窝在天津,往往名声与身上的活儿不对应,到了北京就有利于成名。天津、北京现在的相声,应该越来越接近了,因为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接近了,当然演员特点不同,擅长说、唱,风格会有区别。

但上世纪天津北京相声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北京是天子脚下、皇城根,和水旱码头的天津卫区别还是很大的。好比一个是大青衣,一个是小花旦,各有特色,各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