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春晚最好看的10部小品,赵本山占4部,但第一不是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7:42  浏览量:2

春晚——这场自1983年起便成为中国人新年夜标配的文化盛宴,是每年千家万户绕不开的话题。在语言类节目逐渐登顶春晚C位的历程中,小品作为最接地气的表现形式,一路为观众制造了无数欢笑与感动。今天,就让我们细数春晚历史上最好看的10部小品10.《吃面条》(1984年)要说春晚小品的“开山鼻祖”,那绝对非《吃面条》莫属!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位老师,用一碗“假面条”,开启了春晚小品的新纪元。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看到一个在台上假装吃面条的人,竟然能笑得前仰后合。陈佩斯老师,那夸张的表情,那灵活的肢体,简直是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喜剧细胞。他把一个为了角色不惜牺牲形象、反复吃面条的小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朱时茂老师呢,则是一本正经地扮演着“严苛的导演”,两人一庄一谐,碰撞出了绝妙的喜剧效果。《吃面条》的精髓不在于它有多么深刻的立意,而是它纯粹的喜剧性。它用最简单的道具,最朴素的表演,传递了最纯粹的快乐。陈佩斯老师那句经典的“盛面吧!”,简直是成为了我们童年记忆里,最搞笑的“魔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一部纯粹为了逗大家笑的小品,显得格外珍贵,也奠定了春晚小品的喜剧基调。9.《打扑克》(1994年)主演:黄宏、侯耀文这绝对不是一场普通的“牌局”,而是一场充满“社会隐喻”的“名片游戏”!黄宏和侯耀文两位老师,用一副“名片扑克”,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职场潜规则”、“官场现形记”,给扒了个底朝天。黄宏老师,从“副经理”一路“高升”到“女秘书”,看似在“打牌”,实则在“升官发财”,把那些“官迷心窍”、“溜须拍马”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侯耀文老师,则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董事长”头衔,被“秘书”给“管”了。《打扑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把“打扑克”这个日常行为,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它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反讽了那些靠关系、走后门的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权力寻租”的现象。而那句经典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女秘书能当董事长的家”,更是道出了多少办公室的“潜规则”。小品结尾以秘书的“翻盘”收尾,轻松又辛辣地讽刺了社会现实。这部作品小巧精致,短短十几分钟,却是一场智商与反应速度的比拼,堪称语言类节目的巅峰。8.《昨天 今天 明天》(1999年)主演: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黑土”和“白云”的首次亮相,就惊艳了整个春晚舞台!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三位老师,用一场“真假难辨”的《实话实说》,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也让大家看到了农民朴实可爱,又带着一点“小精明”的形象。“薅社会主义羊毛”这句经典台词,简直是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谁要是没说过这句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春晚!赵本山老师那“蔫坏蔫坏”的表情,宋丹丹老师那“泼辣大胆”的性格,还有崔永元老师那“一脸懵”的表情,简直是贡献了无数表情包!《昨天 今天 明天》的精髓在于,它把当时的社会热点和农民的真实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它用一种“反差萌”的幽默方式,展现了时代变迁下,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至今想起来,依旧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些反思。7.《拜年》(1998年)主演: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组成的“东北铁三角”首次合作,就在春晚上演了经典小品《拜年》。故事围绕一对农民夫妻给乡长拜年的尴尬展开,用幽默展现了中国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赵本山和高秀敏饰演的夫妻,在得知乡长可能“被撤职”后,态度从讨好转为同情,却在得知真相后“180度大转弯”。这对夫妻朴实憨厚又有点世俗的小心思,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代表我家老赵,再次对您表示热烈的欢迎!”范伟每次想揭开真相,都被赵本山夫妇“巧妙打断”,这一笑料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小品最后的反转又让人莞尔之余感叹:东北喜剧果然根植生活,质朴又真实。《拜年》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讽刺了一些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它没有过于深刻的立意,却用真实的细节和鲜活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也为“铁三角”今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超生游击队》(1989年)主演:宋丹丹、黄宏这绝对是一场“逃亡”之旅,更是一场“笑料百出”的“超生游击战”!宋丹丹和黄宏两位老师,用他们夸张的表演,把一对“为了生儿子,啥都豁出去”的农村夫妇,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复杂和无奈。宋丹丹老师那句经典的“海南岛啊海南岛,我的亲娘啊!”,简直是喊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她把一个“重男轻女”、“风风火火”的农村妇女,演得既可气又可笑,让人又爱又恨。黄宏老师,则是一脸的“妻管严”模样,唯唯诺诺、畏首畏尾,和宋丹丹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生游击队》敢于触碰社会热点,以幽默包装现实问题,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敢于揭露矛盾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第5名:《如此包装》(1995年)主演:赵丽蓉、巩汉林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老师,用这部作品,开创了春晚小品的“嘻哈时代”!《如此包装》用一个评剧演员被“包装”成“明星”的故事,讽刺了当时娱乐圈的“浮躁”和“虚假”巩汉林饰演的“包装商”满嘴流行词汇,试图用“现代化”的方式改造赵丽蓉饰演的传统演员,激发了一场东西方文化与新旧艺术形式的碰撞。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赵丽蓉的一段“rap”表演:“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既保留了评剧的韵味,又紧跟潮流节奏。她一句“探戈就是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配合搞笑的动作,将喜剧效果推向高潮。这部作品既让人捧腹,又发人深省。赵丽蓉用朴实无华的表演,让观众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第4名:《不差钱》(2009年)主演:赵本山、小沈阳、毛毛2009年春晚舞台上的《不差钱》,不仅让小沈阳一夜爆红,更让“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成为年度流行语。小品讲述了赵本山饰演的爷爷带着孙女毛毛,登上《星光大道》寻找成功机会的搞笑故事。小沈阳以其“苏格兰情调”的演唱方式,将乡土幽默与流行元素结合。他那句“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了”,更是直接点燃了现场氛围,观众笑得直不起腰。赵本山、小沈阳和毛毛的默契配合,让这部小品成为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人看到喜剧如何在笑声中关注社会现象。第3名:《打工奇遇》(1996年)主演:赵丽蓉、巩汉林继《如此包装》之后,赵丽蓉和巩汉林再度携手,在《打工奇遇》中用笑声揭露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问题。赵丽蓉饰演一位被骗的老太太,最终用机智和执着揭穿了巩汉林饰演的“骗子”的阴谋。小品中,赵丽蓉用一段报菜名式的“曲艺唱词”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要问怎么样,听我来吹一吹!”配合她特有的唐山口音和独特的节奏感,成为了无数观众的童年记忆。这部小品用鲜明的讽刺主题,展现了赵丽蓉老师扎实的表演功底,也让观众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第2名:《卖拐》(2001年)主演: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大忽悠”系列开山之作,堪称春晚小品史上,一次“黑色幽默”的巅峰!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这“铁三角”,将“忽悠”这门“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性的贪婪和愚昧。

赵本山老师那“三寸不烂之舌”,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功夫,简直是太高明了!他把一个“大忽悠”的形象,演得入木三分,让人又恨又怕。

范伟老师,则是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憨厚老实”的“受害者”,一步步掉进“大忽悠”的陷阱里。

高秀敏老师的加入,更是为小品增添了许多笑点,让“忽悠”的故事更加完整。

小品中,赵本山那句“走两步,没毛病,走两步!”反复出现,每次都让观众忍俊不禁。范伟则以他憨厚的形象和毫无防备的表演,与赵本山形成鲜明对比,笑点十足。这部小品不仅是赵本山“大忽悠”系列的开山之作,更以其犀利的讽刺意味和独特的喜剧风格,成为了中国喜剧的巅峰之一。第1名:《主角与配角》(1990年)主演:陈佩斯、朱时茂没错,第一名就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陈佩斯和朱时茂用《主角与配角》,为春晚舞台树立了小品创作的标杆小品讲述了陈佩斯饰演的“配角”汉奸,如何“耍心机”争夺朱时茂饰演的“主角”八路军的戏份,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爆笑的桥段。陈佩斯老师,那“抢戏”的劲头,那“耍赖”的表情,简直是太可爱了!他把一个为了当“主角”,不惜一切手段的小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朱时茂老师呢,则是一本正经地扮演着“正义的八路军”,和陈佩斯老师,在舞台上“斗智斗勇”,笑料百出。“队长,别开枪,是我!”“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这些经典台词至今仍让观众津津乐道。两人一正一邪的表演风格,戏剧冲突强烈,笑点层出不穷。《主角与配角》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它不仅仅有喜剧性,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也展现了,好的喜剧,可以寓教于乐,让人在笑声中,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