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山水雄浑壮丽 景点琳琅满目——临夏州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更新时间:2025-02-03 09:43 浏览量:3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张燕茹
在银装素裹的松鸣岩国际滑雪场体验冰雪激情,在令人震撼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挖掘最古老的记忆,在海拔2000多米的白桦林邂逅太子山的壮美风光……临夏州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把文旅产业做足做活,冬季文旅依然热度不减。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临夏州把文旅作为全州首位产业来谋划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翻开了全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打造文旅产业“新名片”
走进临夏州和政县法台山景区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群山覆雪,一条高级雪道从山顶垂下,但见众多滑雪爱好者脚踏滑雪板,在雪道上飞速驰骋,尽情享受着冰雪运动的速度与乐趣。滑雪场的戏雪区,有雪圈滑道、古风妆造拍照、文创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传来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经理张海军告诉记者,松鸣镇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有齐全的配套设施。2015年,修建了松鸣岩国际滑雪场,不仅为全省及全国的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滑雪场地,还带动和政县全年度旅游业发展。
无论是初涉雪场的新手,还是技艺高超的老手,都能在松鸣岩国际滑雪场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松鸣岩国际滑雪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旅游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位身着专业滑雪服装,从山顶飞速俯冲而下,在滑道上灵活转弯、避让的男士,回到休息区时,记者采访了他。“我就是松鸣镇吊滩村人,以前,我在镇上开了奶茶店,为游客们提供饮品服务。6年前,我向来自东北的滑雪教练学习滑雪,出师以后,我专职做滑雪教练,这里来的学生比较多,教他们滑雪,一个滑雪季月收入5000多元。”滑雪场教练员姚仁说。
滑雪运动,戏雪游乐,和政县开拓冰雪旅游项目,是临夏州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的一个缩影。临夏州按照“12366”工作思路,打造集黄河历史文化探源、黄河地质地貌研学、民族风俗风情体验、自然风光廊道休闲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擦亮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2024年,临夏州委、州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每年从省里争取1000万元、州县(市)两级预算安排1000万元,共20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全州旅游环境专项整治,推动全州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旅游环境更加舒适、旅游服务更加优质。
夯实文旅发展“新基础”
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43处……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临夏州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
走进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的古动物化石令人大开眼界,馆藏的新生代化石十项世界之最让人为之震撼。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使得该地区为化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保存了丰富的化石样本。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将挖掘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完整保存下来,打造了科学研究的宝库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副馆长刘晓雅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以打造文旅百亿级首位产业为主要目标任务,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强对黄河文化、马家窑文化、花儿文化、牡丹文化等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公园等项目,成立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夏研究基地等机构,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临夏州打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一个文旅品牌;打造做精沿太子山、环炳灵湖两条旅游风情线;擦亮用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三张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打造和政古动物化石文化旅游区、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民俗街区、永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东乡县布楞沟景区、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政松鸣岩省级旅游度假区六大旅游板块。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举办了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整理发布了《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成果集》;组织州民族歌舞剧团和各县市演艺机构在八坊十三巷等州内重点景区开展《花开临夏五千年》《遇见牡丹》等实景剧目驻场演出,实现了沉浸式实景剧目演出的新突破,将文旅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
记者来到临夏州康乐县景古镇温家河村。远处,太子山白雪皑皑,山峦迤逦;近处,倒流河水流潺潺,林草丰茂。冬小麦、冬油菜在积雪遮掩中露出翠色,蜿蜒的柏油路延展到农户门口,民居墙体上描绘着色彩艳丽的民俗画,乡土气息浓郁。
温家河村因地处杨家河上游,气候温和,群众多沿河而居,故得名为温家河,毗邻太子山紫沟峡保护区,处于洮河主要支流倒流河的源头。当地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文旅项目,争取投资5400万元实施康乐县旅游大通道一级驿站二期项目,将温家河村打造成美丽的“花溪谷”景区。
如今,漫步游览十里花溪漫道、温家河游客服务中心、云上梯田度假村、乡村康养社区、太子山植物科普园、打门村形象入口等景区,一幅山清水秀、休闲康养的乡村旅游图景展现新姿。
临夏州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省级大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各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9个,旅行社27家、星级农家乐170家。临夏大力推进“文旅+”,为全州文旅融合开辟了新赛道。
时下,走进临夏康乐白桦林景区,一个梦幻的冰雪仙境呈现眼前,各种冰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随处可见的冰柱、冰挂和冰瀑,晶莹剔透,十分壮观。
“坐在垫子上,背挺直,双腿摆正……”景区工作人员杨晓会正在招揽游客进行滑梯。杨晓会是康乐县八松乡烈瓦村村民,如今依托当地旅游产业吃上了“旅游饭”。“这里干活简单轻松,老公也在景区当观光车师傅,每个月两人收入近6000元,既打发了时间,也贴补了家用。”杨晓会说。
临夏州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融合发展理念,印发实施了《2024年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临夏州推动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推进文旅+乡村、文旅+生态、文旅+体育等多元业态,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临夏州培育发展乡村、生态、节会、红色、体育、研学、自驾、养生、民俗等多种旅游业态:云上河州、星语云端、唐蕃云舍康养民宿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网红打卡点,实施18个文旅康养产业链项目,康养商品包装取得显著成效;推出东乡贡羊、康乐牛排等康养膳食产品,折桥湾、毛沟农家乐美食和临夏文旅美食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开展花卉节会活动,建成临夏市、临夏县国际鲜花港,农旅融合迈上新台阶。2024年,临夏州预计接待游客4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34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41%和36%。
虽然已是深冬,但每逢周末、节假日,临夏州各景点依旧热度不减,游客们在这里观山水美景、享冰雪激情、听临夏花儿、品民族美食。“花儿”临夏,已成为人气飙升的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