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从春晚顶流到综艺“弃子”,43岁的贾玲,快把自己“作”没了?

更新时间:2025-02-07 10:44  浏览量:2

曾经,春晚舞台是贾玲的高光战场。2010 年,28 岁的贾玲初登春晚,与白凯南表演相声《大话捧逗》,青春靓丽又苗条的她,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扎实功底,荣获当年 “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 曲艺组三等奖 ,一下子就走进了全国观众的心里。此后,她成了春晚常客,一年又一年,带着欢声笑语准时赴约。

像 2015 年和瞿颖合作的《女神和女汉子》,“我骄傲” 这句台词火遍大街小巷,贾玲用鲜明对比的角色,把小品的欢乐和感染力拉满;还有和张小斐的多次搭档,演绎的婆媳故事真实又好笑,细节里全是生活的烟火气。那些年,春晚没了贾玲,就好像年夜饭少了一道硬菜,总觉得缺了点味道 。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春晚的舞台上再也不见贾玲的身影。2025 年春晚,观众们眼巴巴地守着电视,等来等去,始终没盼到那个扎着丸子头、笑起来眼睛眯成月牙的熟悉身影,各大卫视春晚的名单里也不见她的名字。她的缺席,让很多人心里空落落的,也忍不住让人好奇,曾经的 “春晚钉子户”,到底怎么了?

综艺 “弃子” 传闻的背后

曾经,贾玲可是综艺节目的 “香饽饽” 。在《欢乐喜剧人》里,她和团队一起,把一个个原创小品搬上舞台,从前期创作到舞台表演,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靠着对喜剧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能力,一次次用作品征服观众,展现出她独特的喜剧风格;在《王牌对王牌》,她和沈腾组成的 “腾玲” 组合是节目的搞笑担当,接梗抛梗信手拈来,游戏环节也总是全力以赴,贡献了无数爆笑名场面,让节目收视率一路高涨。还有《青春环游记》,贾玲和嘉宾们一起旅行、做游戏,真实不做作的性格圈粉无数,观众们就爱看她在节目里自在的样子。那几年,各大卫视的综艺都抢着邀请贾玲,她不是在录制综艺,就是在去录制的路上。

可再看看现在,曾经综艺常客的贾玲,已经很久没有在综艺里出现了。《王牌对王牌》少了她和沈腾的默契互动,总觉得少了点灵魂;《青春环游记》的新阵容里,也不见她的身影。这两年,观众只能在一些旧片段里回味贾玲在综艺里的高光时刻,她的缺席,让很多观众都觉得综艺好像变得没那么有趣了。

贾玲被称为综艺 “弃子”,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是她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了转变。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爆火,让贾玲看到了自己在电影领域的潜力,她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电影创作中。为了拍好《热辣滚烫》,她闭关减肥,全身心投入到拍摄筹备里,根本没时间再兼顾综艺。对她来说,电影是更能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艺术形式,她想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另一方面,综艺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新的综艺层出不穷,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对喜剧综艺来说,要想一直保持热度和新鲜感,难度越来越大。贾玲之前在综艺里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想要再突破很难,与其重复过去,不如换个赛道重新出发。而且,高强度的综艺录制,不仅耗费体力,还容易让艺人陷入同质化的表演,贾玲或许也想跳出这个舒适圈,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

转型之路:从笑星到导演的蜕变

在喜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贾玲,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转型的步伐,一头扎进了导演的领域 。电影《你好,李焕英》便是她转型路上的开山之作,也是她献给母亲的一封深情 “情书”。这部电影的创作初衷,源于贾玲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母亲的突然离世,成了贾玲心中永远的痛,她一直想通过一种方式,再和母亲 “见见面”,诉说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 。于是,《你好,李焕英》应运而生。

《你好,李焕英》能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情感角度来说,贾玲把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融入到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里,那种真挚的母女情,就像一把温柔的刀,轻轻划开观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大家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电影里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场景,供销社、二八自行车、老式电视机,一下子把观众拉回到过去,勾起了大家对童年、对家乡的回忆,怀旧氛围拉满。

从制作层面看,虽然贾玲是首次执导电影,但她对作品的用心有目共睹。在选角上,她找来和母亲长相神似的张小斐,张小斐也凭借细腻的表演,把李焕英的温柔、坚韧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剧情编排上,“笑中带泪” 的喜剧风格很讨喜,前半段密集的笑点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后半段的反转和温情,又让人忍不住落泪,这种独特的叙事节奏,让观众沉浸其中 。

《你好,李焕英》54.13 亿的票房成绩,让贾玲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 。紧接着,她又推出了《热辣滚烫》,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票房号召力,以 34.60 亿的成绩摘得 2024 年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里,贾玲延续了自己擅长的喜剧风格,又加入了更多对生活、对梦想的思考,展现出她在导演能力上的成长和进步。

舆论漩涡中的真实贾玲

在贾玲的转型之路上,她的形象变化和事业发展一直备受争议 。网上有不少声音,有人觉得贾玲瘦下来后,少了以前那种可爱和亲和力,喜剧感也不如从前,甚至质疑她减肥是为了炒作,偏离了喜剧演员的初心 。还有人认为她当导演后,就不怎么专注喜剧表演了,觉得她 “忘本”,不再是大家熟悉和喜欢的那个贾玲 。

这些争议背后,其实反映出观众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观众对贾玲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她胖胖的、搞笑的喜剧形象上,这种固定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贾玲的形象和事业方向发生变化时,观众的认知被打破,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和不适感 。而且在社会审美中,对女性身材的标准比较单一,瘦才是美的观念深入人心,贾玲减肥成功后,反而因为不符合部分观众对喜剧演员 “胖才搞笑” 的刻板印象,受到了一些负面评价 。

但贾玲并没有被这些争议打倒。她曾在采访中坦诚地说,自己能感受到观众缘的变化,也知道大家对她的改变需要时间适应 。她觉得体重只是外在的东西,自己对喜剧的热爱和对表演的初心从未改变 。为了角色,她可以付出努力去改变身材,也能勇敢地面对转型路上的质疑。在《热辣滚烫》的拍摄过程中,她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和减肥的艰难,却从未想过放弃,就是为了给观众呈现一个更好的作品 。

未来可期:情景喜剧的新梦想

在鲁豫的专访中,贾玲袒露了自己的终极梦想 —— 拍摄一部情景喜剧 。在她心中,情景喜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能像一位老友,长久地陪伴在观众身边,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温暖 。贾玲深受《武林外传》的影响,那部充满江湖侠义与生活烟火气的情景喜剧,是她心中的白月光,也点燃了她创作情景喜剧的热情 。早在成立大碗娱乐时,她就已经开始着手情景喜剧的创作,多年来,这个梦想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如今愈发茁壮 。

贾玲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她拥有不少优势。在人脉方面,多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贾玲结识了众多优秀的演员、编剧和幕后工作人员 。她的好人缘让她在组建团队时,能轻松召集到业内顶尖人才,为情景喜剧的质量保驾护航 。就像筹备电影时,她能邀请到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拍摄情景喜剧时,想必也不缺明星大咖愿意为她助力 。而且,贾玲自身丰富的喜剧经验,是她创作情景喜剧的底气 。她懂观众的笑点,知道如何用幽默的方式讲述故事,塑造出的角色也总是鲜活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无论是小品、相声还是电影,她都能精准把握喜剧节奏,这种能力运用到情景喜剧里,肯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虽然情景喜剧市场如今有些低迷,但贾玲的加入,或许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强心针 。她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说不定能为情景喜剧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就像她在电影领域打破常规,用真挚情感打动观众一样,我们有理由期待,她在情景喜剧里也能创造新的辉煌 。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贾玲打造的情景喜剧,被里面的剧情逗得哈哈大笑,那画面多温馨 。让我们一起期待贾玲的情景喜剧梦想早日成真,再次用欢笑填满观众的生活 。

结语:人生没有固定脚本

回顾贾玲的演艺之路,从春晚舞台上的青涩新人,到综艺节目的常客,再到转型成为备受瞩目的导演,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又充满挑战 。她没有被观众的刻板印象束缚,也没有在舆论的压力下退缩,而是勇敢地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断突破自我,尝试新的领域 。

贾玲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生没有固定的脚本,不必拘泥于他人的期待 。无论你是处在人生的巅峰,还是遭遇低谷,都有重新选择、重新出发的权利 。就像贾玲,即便已经在喜剧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依然敢于跨界,去探索电影、情景喜剧的未知世界 。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像贾玲一样,面临质疑和争议,但那又何妨?只要坚守初心,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说不定下一个转身,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带着贾玲的这份勇气,勇敢地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标签: 春晚 贾玲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