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这里有一份航天员在轨健身指南,快来跟练吧!

更新时间:2025-04-06 23:02  浏览量:3

今年,“体重管理”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国家喊你减肥”的迅速出圈,人们注意到体重管理既是日常小事,也是民生大事。

当前,运动已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重要方式。你知道吗?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们每天也要坚持“健身打卡”——他们的锻炼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对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航天员如何在太空“花式健身”,或许还能给你的日常锻炼带来新灵感!01太空健身:一场与失重的赛跑

在太空长期驻留,微重力环境会导致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心血管功能退化等现象的发生。据统计,短期航天飞行后,人会损失10%~20%的肌肉,如不采取积极健身的对抗措施,在长期飞行中肌肉可能丢失50%。

因此,为了保证航天员每天1-2小时的锻炼,中国空间站化身为航天员的“太空健身房”,为他们雷打不动的“在轨健身”提供了专属空间。不过,他们的健身目标可不是为了“减肥增肌”,而是为了应对太空环境中的健康挑战。

02太空健身房的“黑科技装备”太空自行车:蹬车也能“倒立”?太空自行车(太空自行车功量计)看似与地面健身自行车相似,实际上是一种可计量运动做功量的设备。它主要用于锻炼腿部肌肉,维持上下肢肌耐力,提高机体有氧工作能力。它是综合锻炼心血管功能的重要装置,也可作为研究和评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改变的实验设备。

“倒骑新姿势:航天员还可以反向骑行,激活不同肌群,提升锻炼效率。”太空跑台:在失重中“奔跑”太空跑台类似于地面上的跑步机,是最重要的失重效应防护设备,主要用于有氧耐力锻炼,同时也可达到对骨骼的高冲击性锻炼。它配备了弹性束缚带系统,可以将航天员固定在跑台上,模拟地面重力效果。“在太空跑步的每一步都关乎返回后能否稳稳站立!”抗阻训练神器:微重力版“撸铁”

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堪称太空版多功能健身器,它是一种不依赖于重力的锻炼装置,航天员可以进行离心与向心运动锻炼,开展更大负荷、全身或单一关节的高级抗阻训练,有效帮助解决长期航天飞行中失重性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的问题。

灵活的“太空健身伙伴”

太空健身便携三件套:拉力器、握力器、腕力球!别小看这组小巧的健身装备,它们可是太空健身的重要设备,对于维持对应肌群的力量和耐力非常有效。在失重环境下,这三件健身器材能够帮助航天员增加动作的阻力,灵活锻炼不同肌群,有效预防肌肉群萎缩和力量减弱。

“简单的锻炼动作能够缓解长期密闭环境下的心理压力。"

03太空体重测量:没有秤,怎么知道体重变化?

在长期在轨工作环境中,定期检测航天员的生理指标对于保障其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其中身体质量的在轨测量尤为关键。身体质量作为最基本的生理指标之一,不仅标志着身体的健康状况,质量变化也反映了人体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定期监测身体质量,有助于调整航天员的饮食结构和工作运动负荷,为空间疾病的预测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在太空中,传统体重秤因失重失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中,质量是唯一一个在微重力环境下无法直接使用地面常规方法测量的物理量。因此,航天员需要借助“质量测量仪”巧解难题:

人体质量测量仪基于直线加速度原理进行设计,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计算航天员质量。

看似复杂,但测量误差极小,堪称“太空黑科技”!

04太空健身启示:我们能学什么?

航天员的健身指南,其实也能为我们的日常锻炼提供参考:

坚持为王:航天员每日固定开展1-2小时的健身运动,我们可以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科学组合:有氧(骑行/跑步)+力量训练(抗阻)+拉伸练习,正是航天员的全能方案。

因地制宜:哪怕没有健身房,像航天员一样用弹力带等器材或进行自重训练也能随时随地进行高效锻炼。

从今天起,尝试用拉力器完成一组“太空同款”训练,评论区打卡你的健身成果吧!

从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到公园里的健身道,运动是跨越天地的共同语言。当我们跟随航天员的脚步挥洒汗水时,不仅是在强健体魄,更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毕竟,未来的星辰大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喆,刘伟波,许志,等.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质量准确测量设计与验证[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5,36(01):50-57.DOI:10.16289/j.cnki.1002-0837.2025.01009.

编辑/吴馥桐

广告 热销中!

望您读后可以顺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