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相声里的伦理哏,郭德纲使的太多,其实,姜昆也使过

更新时间:2025-04-07 08:40  浏览量:1

伦理哏是指相声中从伦理角度,如父子、妻儿、祖孙等关系上找笑料的一种手法,内容有时候会与荤口有所交叉,不过荤口侧重于描述,而伦理哏往往是以占便宜为包袱的重点。

在传统相声里,属于伦理哏的代表作品有《翻四辈》《反七口》《托妻献子》《五行诗》等。

伦理哏曾比臭活更受诟病,早年对相声的批判有相当一部分针对“占大辈”这种表演方式,认为其庸俗且缺乏笑料,应予以剔除。但实际上,早年给徒弟开蒙时,常先教《翻四辈》《反七口》这类基础伦理哏,因为它们很考验演员的语言技巧和现场把握能力,是锻炼基本功的方式。而且伦理哏也是个难度较高的“技术活”,不同演员表演同一内容效果差异很大。此外,伦理哏有多种表现手法,不限于充大辈一种。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先生对传统相声净化,并创造出一批新相,里面基本不再使用伦理哏。郭德纲德云社兴起,伦理哏再度泛滥。

郭德纲相声中,较有代表性的伦理哏有:《大上寿》、《我要幸福》、《你得娶我》、《你这半辈子》等。

郭德纲涉及伦理哏的相声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郭德纲相声里面的伦理哏,大多是拿老搭档于谦砸挂,涉及于谦的“祖辈”、“父亲”、“母亲”和“老婆”、“孩子”,形成了“于家乐”系列。

郭德纲相声中的伦理哏,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他为了营造喜剧效果、吸引观众而采用的手段。在特定的情境和表演风格下,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觉得有趣和搞笑。这种手法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伦理哏可能会被认为是低俗、缺乏深度和内涵的,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或者觉得这种幽默方式不够高雅。

小编认为,伦理哏发掘了人本能爱占便宜的猥琐心态,带有市井文化色彩。从整体相声艺术的发展来看,过度依赖这种手法可能不利于相声艺术的长期健康发展,优秀的相声作品应当更多地依靠语言的精妙运用、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不过,不仅是小园子里面郭德纲的相声使伦理哏这活儿,经常登大雅之堂的体制内名家姜昆,反三俗的曲协主席也曾使过伦理哏。

姜昆和戴志诚在2024年非遗相声大会表演的《合家欢》中,砸挂戴志诚说“你的妈妈跟你的爷爷一起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该处的伦理哏,同样在观众中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