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南腔北调,深感老人进城,给儿女“打工”不易!
更新时间:2024-09-21 17:47 浏览量:44
刚才,去小区花园里散心。
来到体育器材区,见几个老太太带着几个小孙子孙女在里面玩。
其中一个老太太手拿一本大大的彩绘本,指着上面问小孩子:这是什么呀?
能够听得出来,老太太竭力想靠近普通话,但其实是四不像,听起来不土不洋,十分别扭。
孩子不答。
老太太自问自答:主子。
一连念了好几遍。
我心里好纳闷,什么书啊,还有主子一说呢。
就听见其他的老太太笑开了。接着就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交织在一起了。
一个说,俺那就叫“珠子”,一个说,我们叫“作子”,另一个说他们家叫“毛作”。
跟说相声似的。
我从老太太身边走过,瞄了一眼,才知道,她们说的是“竹子”。
我勒个天那,这土中带洋的普通话,把“竹子”教成“主子”了。
我自己摇摇头笑了。
我不是笑老太太发音不准,而是觉得这一代老人真不容易。
他们自己在农村吃苦受累一辈子,老了老了,进城了,来给儿女“打工”,做家务带孩子,还得跟城市接轨,向普通话靠近。
真难为他们了。
友友们身边应该也有不少这样的老人吧。
献了青春献终身,养大了儿女带孙子女。唉,真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一代人啊。
敬佩之余,竟有点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