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豆汁儿叙事——怎么把简单的琐事写的有趣?

更新时间:2025-04-23 07:07  浏览量:2

汪曾祺写喝豆汁儿的这段文字特别有趣,他用三种手法把这种“酸香”小吃写得活灵活现: 1. 用反差感制造幽默 文章里同学先用烤鸭、涮羊肉做铺垫,再突然问“敢不敢喝豆汁儿”,直接把豆汁儿和危险挑战挂钩。作者用夸张自嘲的顺口溜(“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强调自己啥都敢吃,结果喝豆汁儿时却像壮士出征——几口喝完还要“再来一碗”,这种外强中干的对比特别有喜感。 2. 对话里的烟火气 短短几句对话全是北京胡同味儿:同学“警告”喝不下别硬撑,作者偏偏用行动打脸,喝完还要加一碗。这种你来我往像极了老北京人逗闷子的日常,连郭德纲相声里都用过类似桥段(灌豆汁儿判断是不是北京人)。 3. 把食物写成“人设” 豆汁儿被写成贫民美食里的硬核代表,既是“下脚料”,又能让梅兰芳全家上瘾,甚至被乾隆钦点进御膳。这种既接地气又自带传奇色彩的矛盾感,让一碗灰绿酸汤瞬间有了故事。 你具体想写哪种类型的事(比如生活琐事、童年回忆、日常观察),其实我觉得核心:拆解+找反差。重点是用反常细节打破读者预期,让小事有“意外感”可以看看汪曾祺写的花鸟鱼虫,非常有趣 汪曾祺写“不吃”的例子就是用反常细节打破预期。铺氛围后破坏挺有意思的,比如写深秋枯叶飘落,突然有个小孩冲进画面踩得枯叶噼啪响,这种动静反差反而更有生活气息。可以试试捕捉日常中的“矛盾感”:摆摊老人动作慢悠悠,但收钱时算账飞快,这种细节自带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