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刘伟鹏:动物充当了皇权自我约束与约束他人的媒介

更新时间:2024-09-26 23:17  浏览量:12

在帝王的住居的地方,总会饲养来自各地的大型猛兽,这是表达皇权的一种方式,包括他们的门前,以及他们工作的地方,总会有大型动物的雕像,这不一定表示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动物,而是他们认为这些动物与其身份、胸怀、志向,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控制感相匹配。

动物被视为统治阶段权力的象征,这是千百年来就有现象。在古代官场之间,官员生活中,与动物关联的仪式千姿百态,官员们迎来送往的礼仪十分讲究,士之间送礼用鸡,庶民之间送礼用鸭。并不是鸡比鸭好吃,是取其含义,鸡因其晨鸣之德被喻为勤勉的象征,还因其勇猛好斗的性格被认为不为威武所屈,这是士的精神。而鸭则没有这些精神,它只是规规矩矩觅食的典范,守着乡里不能走远,这是庶民需要借鉴的品质。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穿着绣有龙的衮龙袍,一般也把君王称为真龙在子,还有一些神话中有人和龙发生某种感应关系然后生下龙子的传说,比如汉高祖刘邦,史记中就说是刘媪感龙而生。和皇帝有关的女人,也具有神秘威严感,比如皇后的衣物上,就会绣有凤凰,凤凰与龙常常在一起,代表雌雄之配的至高典范。

《山海经》中记载的最威猛的野兽夔,也是被黄帝得到,用来威仪天下。皇帝猎猛兽以彰显武力,同时又保护动物,显其仁德。从春秋时期开始,古代就有不焚林而猎、不涸泽而渔的传统,这是通过对动物的态度来实施对全民的教化。

皇帝亲信的臣子会以规劝皇帝“不耽于田猎”为重要任务,这是皇帝的行为准则之一。因为在古代文化中,皇帝对万物生灵的态度,会被看着是对庶民的态度,如皇帝喜欢田猎,那么百姓就会认为他不自我约束自己,比沉溺后宫更不道德;此外还会被视作不仁,因为万物生灵是皇帝的子民,嗜血杀戮,不是一位仁君的所为。

历史上的名臣和有作为的皇帝之间很多都发生过以田猎为题的劝谏故事。如晏子就曾批评齐景公耽于田猎,唐太宗见魏征藏野禽,这都是佳话,这种故事也只发生在惺惺相惜、智慧相当,且价值观趋同的君臣之间。

动物很适当的充当了皇权之中自我约束、约束他人的媒介。清代皇帝有围猎习惯,这是以猎动物在作威慑、教化,是动物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另一作用。

皇权除自我约束之外,也需要对他人约束。让被统治者听话,行为规范,不作他想,是统治的核心目的,而实施教化便是最有效手段。

在皇权实施教化的过程中,动物的作用被充分体现。文化传导者将动物行为中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一面进行美化处理,将其适用意义加强,以故事形式传播,达到灌输观念,影响精神层面的目的。

拿“羊”字举例,《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记载称,“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死义知礼者也。” 意思是,羔被抓时不叫,被杀时不哀号,吃奶时跪下来,羔知礼仪、有教养。《百孝经》也有这一现象的记录,“羊羔跪乳尚知孝。”统治者以羊羔跪乳这一行为来传递孝道精神。是为了答谢母羊的抚育之恩,是孝的体现。

甲骨文“羊”

再比如对青年人爱情行为的教化规范。一些双宿双飞、朝夕相对的鸟的行为便被用来借以教化,大家都熟悉的《诗经》“关雎”一篇中,“关关雎鸠”的求偶行为便是年轻人向往的一种美好意境,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是中国人擅长的方式,古人认为这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是美的。虽然资料显示《诗经》中部分篇章来自于民间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篇章被收集、被传播的过程,有政治目的在里面。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集中推广宣传,才更有力量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