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森林要食物|这座东北小城把春日树汁变为“液体黄金”
发布时间:2025-05-06 09:04:36 浏览量:3
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覆盖面积超83%,拥有24万余公顷的白桦树林。4月,伊春市气温回升,厚重的冰层在阳光的照耀下悄然消融,积蓄了整个冬季的营养物质的白桦树汁开始流淌,为即将吐露的嫩芽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桦树汁是桦树的“血液”,被誉为“生命之水”。早在20世纪80年代,伊春市便已着手开发利用白桦树汁。近年来,伊春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白桦树汁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大食物观先行地。如今,伊春市白桦树汁生产企业已发展至24家,规上企业6家,开发形成食品、日化、保健品等5大类180种产品,产品进入俄罗斯、迪拜和北美市场。2024年,伊春市白桦树汁产业产值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70%,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道路。近日,记者来到伊春市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白桦树汁产业发展情况。
“三年轮采”
让“生命之水”可持续流淌
4月25日,在一场突降的春雪之后,白桦树林更显静谧。记者走进伊春市丰林县伊春嘉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桦生物”)的白桦树汁采集地,看到一棵棵白桦树高然耸立,不少白桦树的树干上都挂着透明的采集袋。
图为白桦树上所悬挂的采集袋。黄芷凌 摄
“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白桦树的出汁期,一旦进入展叶期后,白桦树汁就会消失,因此每年只有12—15天的采集期。”嘉桦生物新零售事业部总监武娅丽向记者介绍道,“白桦树汁十分珍贵,为了不过度开采,对白桦树造成伤害,我们会遵循一整套严格的采集流程。在正式采集前,需花费1—2个月时间选择合适的林班进行标记。例如,选择三年内未被采集过的、胸径大于或等于20公分的白桦树。”
在林间,记者观察到每棵悬挂着采集袋的白桦树都被标记了一个醒目的红色圆圈,晶莹剔透的白桦树汁正缓缓滴落至采集袋中。
为何白桦树汁滴落得如此缓慢?“标记完白桦树后,工人会在树干上钻出一个直径较小、深度较浅的采集孔,再将采集袋悬挂上去。这与我们遵循‘三年轮采’的原则是一致的。一直以来,当地人都有环剥树皮的习惯,他们将白桦树皮剥下用作火引,或者制作成装饰品。经过3—4年,白桦树会重新长出树皮。而我们钻的采集孔面积远远小于环剥树皮的面积,白桦树仅需2—3年即可完成自我修复。”武娅丽说。
白桦树被誉为“木本植物里的活化石”,是生命力与修复力最强的树种之一。白桦树汁则富含人体易于吸收的多种氨基酸与矿物质,在森林食品开发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伊春市拥有24万余公顷的白桦树林,自1986年便开始加工白桦树汁。为确保白桦树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伊春市严格规范采集行为,避免过度采集对树木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积极构建小兴安岭白桦树汁核心采集区,因地制宜建设白桦树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白桦树资源的高水平保护与高效利用。2024年,伊春市白桦树汁采汁量达4.75万吨,同比增长280%。
图为消费者正等待品尝新鲜的白桦树汁。黄芷凌 摄
突破保鲜技术难题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打孔、挂袋、换袋、搬运,每年的采集期,工人们都需要与时间赛跑,以确保白桦树汁的新鲜。
图为工人正在卸运白桦树汁采集袋。黄芷凌 摄
“天然白桦树汁含有丰富的活性营养成分,但离开树体后会因微生物的繁殖在短时间内变质。因此,白桦树汁的原质保鲜是行业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嘉桦生物总工程师张宏明介绍,过去,加工白桦树汁多采用蒸馏、冷冻法,这实际上会破坏白桦树汁的营养成分。嘉桦生物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建立了原料采集、加工及研发基地,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技术研发。2019年,嘉桦生物搭建起由19个核心专利(包括6项发明专利)构成的OPT原质保鲜技术体系,实现在常温条件下的物理除菌,将时令性的饮料转化为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原料。
在嘉桦生物的展厅,记者看到一个个装着白桦树汁的镀铝袋整齐堆叠在原料展示区,这些珍贵的原料将被送往全国各地。张宏明说:“今年,嘉桦生物计划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对白桦树汁的基础物质进行更精准的分析,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开发出更多优质的新产品。”
走进伊春森林食品体验中心,白桦树汁原汁、浓缩液,白桦树汁喷雾、面膜,以及白桦树汁冻干粉等涵盖饮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白桦树汁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我们采用低温冷萃技术解决传统白桦树汁易氧化的难题,全程不添加防腐剂、增稠剂,更大限度保留白桦树汁的原始风味与营养成分。”伊春市九峰山养心谷森林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峰山养心谷”)展商向记者介绍道。
嘉桦生物、九峰山养心谷等伊春市本土企业的创新实践,是伊春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伊春市成立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组建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起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高标准打造森林食品研发中心和桦树汁省级实验室,持续深化白桦树汁在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4月24日,在2025年伊春“采山季”暨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活动开幕式上,伊春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嘉桦生物、九峰山养心谷等机构签约科技研发项目,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图为伊春森林食品体验中心内的白桦树汁展品。黄芷凌 摄
“引进来”“走出去”
创新销售渠道 擦亮区域品牌
“口感清爽,微微回甘。”在伊春森林食品体验中心,消费者张先生品尝了多款白桦树汁产品后表示,“比起市面上的普通饮品,这种纯天然的饮品口感确实独特。我准备订购几箱,让家人朋友也尝尝这‘森林的味道’。”
张先生是专程从北京来到伊春,参与由伊春市政府与远方好物平台联合打造的“采汁季溯源”活动的。此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文旅体验+电商直播”模式,有效提升白桦树汁的市场认知度与产品销量。数据显示,4月24日“远方会客厅——伊春白桦树专场”直播间单场直播商品交易总额超7200万元。
在夯实科技支撑的基础上,伊春市不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策略,积极推广伊春市本土品牌,为白桦树汁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嘉桦生物脱糖白桦树汁上市盒马超市后,首月销量突破200万元。在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伊春市16家森林食品企业集体亮相,其中白桦小镇品牌桦语系列新品获上亿元订单。第33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主推的桦树汁系列产品成为“爆款”,被消费者争相抢购。
随着伊春市白桦树汁产品销售渠道逐渐拓宽,品牌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增强,跑出白桦树汁产业发展“加速度”。4月24日,“伊春桦树汁”入选首批黑龙江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
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表示,“伊春市作为重点国有林区,守护着400多万公顷的浩瀚林海,40多万公顷的大美湿地,以及702条清澈河流。近年来,伊春市依托绿色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构建森林食品供给体系,让以白桦树汁为代表的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加快走出大山、走上百姓餐桌。然而,在森林食品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品牌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可能影响行业的整体信誉。为此,伊春市在重研发、延链条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监管,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以促进森林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林下经济潜力,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化作金山银山。”
记者手记
让广袤林地“流金淌银”
飞机刚一落地伊春市,我便被窗外的风景所吸引——成片的白桦树林泛着银白微光,宛如大地的肋骨,倔强地扎根于北国的苍茫天地之间。乘车穿行于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白桦树让整座城市都浸润在桦树特有的清冽气息之中。
《额尔古纳河右岸》写道:“白桦树是森林中穿着最为亮堂的树,它们披着丝绒一样的白袍子,白袍子上点缀着一朵又一朵黑色的花纹。只要用猎刀在树根那里轻轻划一个口,插上一根草棍,摆好桦皮桶,桦树汁就顺着草棍像泉水一样流进桦皮桶里,汁液纯净透明且清甜,喝上一口,满嘴都是清香。”
每年春季,冰雪消融时,当地人便会在树干上轻轻划开一道口子,品尝清甜可口的白桦树汁。如今,这片白桦树林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地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形成白桦树汁多元化产品,将其销往世界各地,让白桦树汁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四月的伊春,清晨仍然寒冷,采集工人却早早起身,踏着松软的黑土地穿行林间,将收集了一整夜白桦树汁的采集袋小心取下,运送到卡车上。与此同时,智能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熟练操作着计算机系统,让白桦树汁经过杀菌、无菌灌装等程序,转化为保留着天然养分的标准化原料。这些原料将被进一步加工为饮品、化妆品等各类产品。
从民间采集到技术加工,从产品研发到品牌打造,伊春市以全链条思维激活林地资源,不仅实现了生态价值的现代转化,更为林下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
当前,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超过200亿立方米,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17万亿元。林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是优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运用系统思维,促进产业延链增效。例如,构建“种植+加工+文旅”的复合业态,充分发挥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产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数据驱动的新型模式转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桦树汁正悄然流淌,静谧的伊春市正焕发着无限生机。期待更多地区能够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林地资源潜力,让广袤林地“流金淌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文|记者 赵曦 □黄芷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