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孩子不配合怎么办?儿童舒适化诊疗模式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12 14:02:46 浏览量:3
儿童舒适化诊疗
儿童舒适化诊疗是一种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减轻或消除儿童在医疗过程中的恐惧、焦虑和疼痛,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适的治疗体验。这种诊疗方式不仅关注疾病的治愈,还注重患儿及其家庭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支持。
宽松的环境
首先,在环境设计上,医院采用色彩丰富、充满趣味性的装饰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其次,由儿科医生、护士、心理学家及麻醉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确保从诊断到治疗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支持。
个性化的护理
对于需要手术或其他可能引起不适的操作,舒适化诊疗会使用适合儿童的麻醉或镇静技术,如吸入式麻醉剂,使孩子能在无恐惧的状态下入睡。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时甚至允许父母陪同进入手术室直至孩子入睡。此外,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比如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术后关注和支持
术后,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儿童舒适化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疼痛管理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包括事先向孩子解释即将发生的医疗程序,使用玩具模型、绘本等工具让孩子了解流程,降低未知带来的恐惧感。这种全面考虑儿童身心健康的诊疗方式有助于建立他们的信任和信心,对促进康复事半功倍。
小杰(化名)是一名两岁八个月大的孩子,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散瞳检查中发现视力受损严重,医生怀疑这可能与脑部发育有关,因此建议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然而,由于MRI机器发出的轰鸣声让年幼的小杰感到极度恐惧无法配合。更复杂的是,在儿科镇静室尝试使用常规镇静药物时,医护人员发现小杰对这些药物并不敏感。
面对这一挑战,西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刘伟华与疼痛科专家卢荣军进行了深入讨论,决定首先通过麻醉诱导使小杰进入睡眠状态,随后使用镇静药物维持其安静状态以便顺利完成检查。这种方法证明是有效的,小杰很快便安稳入睡,MRI检查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此次跨学科的成功协作不仅展示了医院在儿童舒适化诊疗技术方面的创新实践,更是开辟了实施儿童日间小手术的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通道,缓解了更多患儿及家长的顾虑。这种多学科间的紧密合作,为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更高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