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峰:大道至简,理解高阶价值,让绩效制度开出“最美丽的花”
更新时间:2024-10-06 15:39 浏览量:16
【引言】咨询多年,不少人反对绩效——因为绩效就是扣钱的,或者是扣钱为辅,又或者是太占用时间了;甚至不少管理人员也反对——因为绩效没发挥作用,要么是流于形式,要么是拉不开差距反而伴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曾经也一度迷茫,当从具体问题中跳出来,回归到绩效的本来意图、基本价值的轨道上来思考的时候,便对这样的观点坚信不移——按绩效管理的真正价值去践行,绩效制度一定会为组织的发展贡献极大作用。
1.锚定目标,落实战略
绩效运行的主线、载体是绩效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缘起是目标。
对企业而言,最应当锚定的目标一定是战略级的(全局性的、重要的或影响深远的、一般是长期的)——所以,绩效服务于战略落地的观点才会被普遍接受、传播。
对个人而言,目标由组织决定,而组织的目标源于战略或战略的计划。
目标有多重要?
目标是组织运动的意义。换言之,没有目标,组织运动就是无意识的、无人格化的——可以想象,有没有比目标好的驱动个人履职的方式(可能有人会说是职责或者流程,职责和流程形成的驱动力对履职者而言一定是被动的;可能还有人会说领导交办,那就成了“等和靠”)?
目标是指挥棒。统一方向,吸引注意力,约束资源配置的主次轻重先后缓急(资源优先配置到重要且紧急的目标、工作上;从奖惩角度,资源优先配置到目标达成情况好的团队和个人那里);很多时候,明确的目标也会起到凝聚共识的作用。
2.赋能管理,激活组织
奖优罚劣:一方面,绩效优秀的,给予奖励;绩效不好的,给予惩罚——个人有了动力和压力,主观能动性就出来了,组织就会处于运动状态,就有了活力;另一方面,最主要的绩效关系是上下级之间,有了“奖优罚劣”,上级就有了促使下级贯彻自己管理意图的兜底性质的“法理武器”。
压实责任:一方面,绩效运行始于计划、基于计划,有计划既有计划的负责人,有计划就要检查计划的执行进度、评价计划的执行情况,且不说有“奖优罚劣”的绩效结果应用,只说没有达到计划预设的目标——人总是要体面的、总是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就要“动脑子”,否则即便做出了计划,也一定不是好计划(承接战略的、问题导向的、体现管理意图的才是好计划)。
持续改进:一方面,绩效运行流程就是PDCA,A(Action,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总结、改进;另一方面,PDCA是循环,即“PDCA-P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