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痛别五位医疗界专家

更新时间:2024-10-10 10:52  浏览量:15

国庆期间,有五位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离开了我们。他们来自眼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中医科各个专科,生前均在各自的医学领域中取得了一番成绩。

本文整理了五位逝者的生平,借以缅怀这些曾为疾病诊疗和学科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逝者。

曾华松:风湿免疫领域的著名专家,终年59岁

曾华松教授/图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微信公众号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发布的讣告,广州妇儿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华松教授因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10月2日晚离世,终年59岁。

公开资料显示,曾华松1965年出生,湖北黄冈人,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原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2003年期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创立广州妇儿中心的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科,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妇儿中心的风湿免疫专科得到了飞速发展。

曾华松教授是广州妇儿中心风湿免疫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儿童过敏风湿免疫领域的著名专家,从事儿童过敏免疫风湿性疾病临床和研究近三十年,为儿童过敏免疫风湿性疾病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州妇儿中心透露,曾华松教授在今年国庆假期前一周先赴古田参加培训,随后前往杭州出席2024年钱江儿童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学术会议,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9月30日返回家中后因病倒下,10月2日离世。

“他的突然离世,使医院损失了一位优秀管理骨干、使专科失去了一位好带头人、使同事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哀哉!痛哉!无以言表。”讣告写道。

吴中耀:中国眼眶病眼肿瘤先驱者之一

吴中耀教授/图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官微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发布的讣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原副院长吴中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0月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吴中耀出生于1938年,广东梅州人,大学毕业于中山医学院,1961在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参加工作。1965年,吴中耀随中山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建院而成为首批医生,并开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吴中耀是中国眼眶病眼肿瘤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眼眶病眼肿瘤创建者和带头人,治疗无数疑难病患者,开创本专业领域多个第一,引领该学科的长足发展。

他开展了国内第一例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瘤外路局部切除保眼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治的系列应用和研究,以及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治等等。直至目前,这些研究仍是眼眶病眼肿瘤领域最热门的课题。

吴中耀教授在世时也为我国培养了多名眼科人才。他逝世后,曾经的许多学生也纷纷表示悲痛。

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眶病眼肿瘤科主任杨华胜教授说:“我记得1994年~1995年医院创三甲,他担任中心副主任,经常晚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和中心领导们一起带领全院职工创建全国第一个眼科三级甲等行业规范标准,使中山眼科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三甲眼科专科医院。能够成为吴教授学生已经是我一生荣幸,我们心怀感激和怀念。深切悼念恩师吴中耀教授!”

宋国祥:我国眼眶病和眼影像学的开拓者

宋国祥教授/图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官微

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发布的讣告,我国眼眶病和眼影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眼肿瘤、眼眶病学专家,原天津市眼眶病研究所所长宋国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5日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宋国祥出生于1928年,河北保定人。1955年,他大学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后晋升为教授。

因工作需要,宋国祥1987年被调入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工作,曾先后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眼科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委、《中华眼科杂志》荣誉编委等职务。

宋国祥教授一生致力于眼眶病学的研究与临床实践,特别是眼眶肿瘤和眼科影像学的临床研究工作。他以孜孜不倦、不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眼眶病进行了深入探索,收集了逾万计的眼眶病病例资料,先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眼眶充气造影、眼眶动脉和静脉造影、碘水造影等检查手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眼眶病的治疗方面,他还先后开创了对海绵状血管瘤的微损伤摘除法、对神经鞘瘤的囊内摘除法等全新的手术方式,将立体定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对眼眶肿瘤的治疗。鉴于他所取得的成就,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授予他“医疗奖”、中美眼科学会授予他“金苹果”奖。

宋国祥教授逝世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布唁函以表达悲痛之情:“宋国祥教授的不幸去世,是我国眼眶病学事业和卫生出版事业的极大不幸和重大损失,我们永远怀念他!宋国祥教授一路走好!”

李辅仁:最早一批进入西医医院的中医师

李辅仁教授/图源:北京医院官微

据北京医院发布的讣告,“国医大师”、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辅仁于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辅仁1919年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小,他就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随父兄学习中医。1939年,他师承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大师施今墨,学医期间深得老师和病人的信任,成为施氏医道的重要传人。

李辅仁曾多次随施今墨到北京医院会诊,1954年,他调至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同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中医保健医师工作,成为我国最早一批进入西医医院的中医师。

李辅仁早年行医期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25岁时,他在北京建立了辅仁诊所,正式开始以自己所学济世救人的独立行医生涯,不久就声名远播。进入北京医院后,他的主治方向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

李辅仁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理论都有深刻认识。他主张中西医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内科、妇科、儿科杂症,特别是老年性顽症的理论与方法。

2009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30名国家级中医大师——“国医大师”名单揭晓。李辅仁是首批入选的医生,他还作为代表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李辅仁从医时常说:“医者,仁也,仁者之术,所以作为医生,应以病人为本,以仁者之心待之。”据“中医出版”今年2月的报道,尽管李辅仁今年已经105岁高龄,但他仍给自己每周安排固定门诊2次,参加组织上安排的领导会诊,平均每周诊治患者40人次。

刘伟胜:广东省名中医

刘伟胜教授/图源:“广东省中医院”官微

据广东省中医院发布的讣告,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刘伟胜因病于10月3日逝世,享年87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伟胜1937年出生,广东兴宁人,曾就读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1963年,刘伟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68年,他回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

刘伟胜是我国著名中医肿瘤、呼吸病专家,曾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在中医肿瘤方面,1990年广东省中医院组建肿瘤科,彼时的刘伟胜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进修,回国后勇挑大梁,负责医院肿瘤科的建设。在医疗设备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建科之初,收治的大多是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欠佳。“只有让大家看到疗效才能留住病人”,他结合临证经验,选定肺癌作为科室首批主攻病种。在“带瘤生存”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化疗+大中医”治疗模式,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如今的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也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在中医治疗呼吸病方面,20世纪70年代,刘伟胜曾在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起进行“新医科”的建设和研究工作。1972年,国家要求对“呼吸四科”(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感冒)进行攻关研究。

“新医科”四人里只有刘伟胜是中医,进行呼吸疾病研究期间,他摸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而且掌握了过硬的纤维支气管镜、ICU重病监测等西医技术。1978年,“新医科”四人合著论文《慢性支气管炎分型诊断和治疗》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在抗击“非典”期间,刘伟胜还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方案,明确提出“‘非典’属中医温病范畴”,参照中医温病的辨证方法,将“非典”的治疗分为早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从而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该方案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疗效显著,超过九成的患者因此受益。

刘伟胜医生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自己不计较得失。古稀之年的刘伟胜医生即便下班后也总是及时来到科室,认真诊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刘伟胜医生去世后,他的学生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导师吴万垠撰文写道:“与刘老共事的27年里,感人至深的故事与瞬间不胜枚举,此刻心绪难平,仅能借笔墨略记一二,以表缅怀。刘老的为人、他的仁慈与宽容,早已在无形中成为我人格修养的一部分,影响深远。这份恩情,我将铭记于心,永生难忘。”

来源: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