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姜维群:秋凉喝粥

更新时间:2024-10-23 12:18  浏览量:8

秋凉喝粥

小时候读的课文里,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那时这个时节往天上看,真能看到“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的雁群。城市大了,楼房高了,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风景了。

天凉了,秋燥了,于是想到了润津,想到了脾胃,想到了粥。老来喜读养生书,翻检清人曹廷栋的《老老恒言》,看到正是这个季节,气怯体羸的他身体复原,于是续写书的第五卷“粥谱”。正像相声说的,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是巧了吗?

粥的发明专利,当属中国人。从出土的大量陶器可以断定,食粟的中原大地早已煮粥为食,一是节省粮食,二是增加身体热能。那个时候,生存是最重要的事,遑论什么养生,更别提什么享受。

养生必是太平年,享受喝粥定是小康家。

国人最重视粥,称粥是养生一大法门。古人所说的粥和天津人不大相同,古人说的粥是指用米、豆、面和水熬成稠汁状的皆为粥,而天津人则把米熬的粥叫稀饭,玉米面熬成的粥叫黏粥。

讲粥的诗很多,此不赘述,前翻沈复的《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间载有他和未婚妻陈芸的“粥事”。沈复送亲城外回家已三更天,婢妪给他枣脯吃,他嫌甜腻,而陈芸暗领他至其闺房,给他“暖粥并小菜焉”。吃粥不是什么奢侈事,但却是豪富人家的讲究事。这很像饥馑年穷人吃野菜是充饥,而太平年大款们吃野菜是品位。

粥除择米择水外,还讲究火候、食候。记得下乡在农村时,柴灶大锅,豆子和米在滚沸的水中上下翻腾,很快豆子在越来越黏稠的米汁中懒洋洋地蠕动,然后伸开懒腰像睡着了一样,享受着米汁的煨浸。

火候,熬粥的用火程度,不可用急火大火。古人认为熬粥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过犹不及”恰用于此。古人还认为煮粥的火以桑柴为佳。葛洪在《抱朴子》里讲,一切药不得桑柴煎不服用。这似乎是太挑剔了,但他讲出了一个问题,即火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用的是文火。像当今的电饭煲,分有蒸饭档和煮粥档,明显两档温度不一样。而且古人特告诫说,“煮必瓷罐,勿用铜锡(锅)”。所以,煮粥的火候和容器还是应当注意的。目前这两件事,(莫用大火用文火,莫用金属用陶器)我们都能办到。

煮好了粥何时来喝有讲究,这就是“食候”了。

回到秋天来,若说春天,那是百花的季节,夏天是瓜果蔬菜的季节,秋天呢?是五谷的季节。五谷丰登的秋天就是粮食的狂欢,粮食的节日就是粥的节日,秋燥的时候就是粥的“食候”,此时食粥正当时当令。

古人对粥情有独钟,说老年人喝粥可以不计顿,觉得饿了就食之,也能强健享大寿。但特别强调一点,晚上粥宜空心食,不可再吃别的东西,如果觉得胃胀就是受伤了。

粥是北方人面食之外的“稀食”,能调节脾胃清淡口味,其功能主要在于调和养。尤其是久病之人或大病初愈者,脾胃功能均弱,鱼肉补品会给脾胃增加负担,唯粥可以空心食,不伤脾胃而养脾胃。也可以随时食用调理脾胃。喝粥宁热勿凉,如趁热吃下身致微汗最佳,这样可以通利血脉。一通百通,一利百利也。

秋天,最好的季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五谷滚滚来。虽然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有客人时有鸡有猪有酒,但没有客人只有家人时,以谷为养岁月长,以粥为养寿尔康。

讲火候也要讲食候,食粥有此“两候”,再根据身体状况在粥中添加蔬果药品,那么食疗药膳之功毕显,不仅享受美食还使病魔退避三舍。

这样一个秋,请您多喝粥。(刊于今晚报2024年10月23日副刊)

标签: 喝粥 姜维 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