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茶馆俩园子一天3000观众年轻演员能赶20场
更新时间:2025-02-06 12:19 浏览量:3
内容提要:天津知名相声演员刘春慧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所在的名流茶馆天天爆满,“台上得加座。今年不算最多,也就加个六七十座,至少使活的时候,胳膊能抡开些了。”这就是春节期间,天津相声园子的真实写照。2025贺新春2025新春走基层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我们一般就除夕歇一天,在过去,365天不休息。”
“我们就不是‘正常人’,人家下班我们上班,人家歇班我们加班,越是年节越忙,都是反着来。”
“今年照顾我岁数大了,从初一到初七,一天演三场。有年轻的孩子们,一天快赶20场了。”
“台上得加座。今年没去年多,也就加个六七十座。”
天津知名相声演员刘春慧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所在的名流茶馆天天爆满,“台上得加座。今年不算最多,也就加个六七十座,至少使活的时候,胳膊能抡开些了。”这就是春节期间,天津相声园子的真实写照。
台上加座 后台演员都只能站着
昨天是开工第一天,用刘春慧的话来说,“正常人”都开始投入工作新征程后,她反而能“缓口气”了。“我今天是下午五点的第一场,准备4点半到园子。”
“我们过去都是从年头演到年尾,没有封箱、开箱一说。”聊起春节不歇班,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两年过年,天津的相声其实特别火,“尤其是古文化街、鼓楼这一带。”本地观众听相声基本不赶年节,年节都是外地游客居多。“相声真是天津响当当的招牌,外地游客到天津不听相声,总觉得旅游少了一环。”因此,春节期间对演员有个要求就是,不硬性规定节目,但段子,必须喜庆热闹、不能重复。“因为有些游客,听完了一场觉得不过瘾,再接着听一场。咱总不能让人听一样的吧。”
一边说着,刘春慧边拿出一个记录本,每一天的场次、节目都有。“初一,我是演出下午3点、4点、5点的场,节目是《对春联》《满族话》《口吐莲花》。”古文化街的名流茶馆有一处是上下一大一小两个园子,楼上大园子是300来人的座,楼下100来人的座。“平时就开大园子,过年一起开,不但场场满座,而且除了初一那天,几乎都是天天在舞台上加座位。”
刘春慧还感叹,“今年也就加了六、七十个,至少使活的时候,胳膊能抡开些了。”去年,台上加了90个座,“都不太敢有动作,一抬手就能碰到观众脸蛋。”
后台的凳子都得贡献上去,演员都只能站着候场。
年轻人赶场 穿着大褂就往外冲
过年七天,最稀缺的就是相声演员。
“我演完一场,就是楼上楼下来回赶而已。”刘春慧说自己也赶场,“我今年整60岁,照顾我们这些上岁数的,我们演的少。”年轻演员们就太赶了,据她不完全统计,古文化街至少就有十三、四家园子,临近的鼓楼还有一些,去年有个年轻的演员沙哑着嗓子给刘春慧拜年。
“你这嗓子怎么了?”她有点诧异。
“我,这一天得赶21场,这嗓子可不就……”他伸出手指,算出数儿来了。
今年的情况也差不多,刘春慧介绍说,有的年轻演员一天最多要赶近20场了,“他们连大褂都来不及换,下台直接披着防寒服就冲了出去。骑着自行车、电车,就奔向下一个园子。”怎么调配的开?她解释,演员在不同园子的场次不一样,这都得提前安排好了,“有时候,下一场演员一到,台上演员要保证演出质量,还得加快‘找底’,严格控制时间。”刘春慧说,外地演员可能体会不到,这算是天津相声独特的风景了。刘春慧简单算过,就以名流茶馆的大小园子来说,“一场平均四、五百人,一天6场就得有近3000名观众。”
刘春慧是天津恢复传统相声演出时候的“七位演员”之一,她见证了茶馆相声逐步恢复的全景,她说当时天津最火的时候,有90多家园子、茶馆同时演相声,从早上八、九点就有场了,“现在也很火爆。”她手机里就录了一段几家园子同时在一个路段,唱快板的、放大喇叭招揽观众的场景,“简直就是‘拉郎配’。”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特意把去年用好料子做的新旗袍拿出来嘚瑟嘚瑟。”连工带料差不多花了刘春慧半年的工资,她认为,女演员在台上越漂亮,男演员越精神,是对搭档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尊重。“天津相声这么火,咱更得精益求精,把最好的状态奉献给观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