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医院原院长阮诗玮:跟上时代步伐,中医才能发展好
更新时间:2024-12-01 09:33 浏览量:8
1954年12月1日,福建省人民医院成立,它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创办的首家省级公立医院,也是福建省首家三甲中医院。1994年4月,民盟福建省人民医院支部成立,目前支部成员30人。30年来,支部涌现出阮诗玮、郑健、李玮、张毅等众多优秀盟员,他们履职尽责、接续奋斗,为福建省人民医院和福建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1993年7月-2000年3月,现任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先后担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并兼任民盟福建省人民医院支部主委。今天,让我们通过阮诗玮的口述,一起回顾“人民医院为人民”理念的发起与传承,共同祝贺福建省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
阮诗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名中医,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 曾任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省卫计委副主任、省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正厅长级)。
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谢枋得题诗“猪苓桔梗最为奇,药笼书囊用有诗。莫把眼前穷达论,要知良相即良医。”说的都是,良相治国,良医治人,医相无二,都是为拯救天下苍生所系。
我从医42年,1993年起先后担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开始从政生涯,始终没有放弃临床。身兼“医”与“相”,亲历了福建省人民医院的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中医的发展要置于时代背景下,与时偕行,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发展好。
于山水间,磨炼医术
我是福建中医学院77级学生(1978年2月入学),毕业后到宁德“山区”待了8年,先后在宁德地区第二医院(现宁德市医院)、福鼎中医院、桐山卫生院、宁德中医院工作。
那时候宁德地区大部分人没有医保,只有少部分公费医疗干部,以及工厂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人数也很少。群众一般病得很重了才到医院看病,因此,我们中医也必须看急危重症,不看就没有病人,这也让我所学的中西医两手知识得到充分地应用。
记得那时,我治疗了二十几例阑尾炎,没有手术,用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两个方辨治加抗生素,病人就康复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阑尾炎病人找我看。此外,我还经常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急腹症等。
在宁德的8年,我看了大量的医书,遇到了很多急危病症,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衰、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病毒脑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屡屡奏效。
1990年11月,我从宁德地区中医院调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工作,原先在宁德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也得到了发挥。
在我来福建省人民医院之前,流行性出血热只在北方、福建北部如周宁县出现过。我到福州后,确诊了两例,一个浙江温州人在福州台江做生意,全家久居台江,近期无旅外史,出现高热、休克、肾功能衰竭等,我用中西医结合,没做透析,用中药救治过来;过了两个月,又诊断了一例,是一个福州人到陕西出差回来。
这段诊救经历对医院影响较大,改写了福建省传染病的版图,改写了此前福州没有流行性出血热的纪录,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我接诊过一位长期发热、辗转多家大医院未查明原因的患者,我认真询问病史和查体后,做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其病情得以改善。不论诊断还是治疗方案的准确性,都得到我省西医血液病权威的肯定。我们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衰、红斑狼疮等,每每奏效,也让福建省人民医院在福州市区名声大噪。
当时,我们医院的一些医生很疑惑,宁德调来的,怎么水平蛮高的?
于吉祥山上,“为良相”
我刚调入医院时,我们医院能排进省级前三。记得当时范德荣院长作工作小结,说到“我们医院的患者数量和业务收入排在省立和协和之后,比附一要多”。
但是,渐渐地,出现了落差。而落后的原因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当时,买CT等设备需要用外汇,那几年医院接收国外进修人员,积累了一笔外汇,范德荣院长极力为医院购买CT,但是,当时的卫生厅领导坚决不让买。
那时只有省立医院、福州军区总医院由国家政府配备了CT。后来,协和、附一也陆续添置了。可卫生厅个别领导还是不让人民医院买,认为中医应练好“三个指头一个枕头”的功夫就行了,不需要现代仪器设备。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的精神贯彻落实不到位,使福建中医失去重要的发展时机。甚至中医界本身也有不少人说,“中医就是看慢性病,医院不用买CT,把购买CT的钱节省下来,到福州街头租房子,办几十个诊所,‘包围’西医院”。
我当时虽然没有担任院长,但我坚决反对。
历史经验表明,自古以来,中医药与传染病、急危重症作斗争,并非是“慢郎中”,而是那个时代的“急先锋”,有特色,有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我当医生的早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家庭普遍拮据,群众非到急危重症不会找医生。可如果急危重症的救治没有与时俱进的设施设备平台条件,中医特色与优势就得不到充分施展,病人就会流失。这就会导致中医院落后于人、中医药发展落后于人的后果。
中央的政策是英明的,毛主席提倡“走中西医结合道路”,邓小平同志指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建设好福建省人民医院,我的一个深刻的体会是,要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中医才能发展好。如果现代化的中医院,没有现代化的设备,那是成不了气候的。
我调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后,短短几年,为什么大家会推荐我担任院长呢?
1992年,改革之风盛行,医院也搞了几场改革,但进展不是很顺利。范德荣院长觉得医院很难干,而群众意见又很多,他对我说,他向上打了辞职报告。
1993年4月,福建中医学院(现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领导到医院公开选拔院长,让符合条件的填表报名。条件是临床职称副高以上,行政职务正科级以上。因为我在临床表现突出,评上主治虽只有四年多、到福建省人民医院仅一年多,就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因此我也符合条件。同时,很多同事推荐了我。
我当时才三十多岁,没想过会当院长。学校组织部部长让我填表,我碍于范德荣院长把我从宁德调到人民医院的恩情,拖了一周左右。有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范德荣院长鼓励我填表,我才填了表。
填表后,组织上就想任命我为院长,我听说,范德荣院长表态,“如果让阮诗玮当院长,我愿意再带一段时间”。后来,1993年7月,我担任了副院长。
现在想来,幸好先担任的是副院长职务,不然起初的几年,我一定会碰壁。我原以为行政工作没什么难度,做了以后才知道,比搞业务复杂得多,需要高智商、高情商,一言一行,每个决策,对医院影响都很大。
于时代洪流中,发展中医
1993年7月到1998年3月,我担任副院长期间,主要分管改革和药剂,1994年底增加分管医疗和科教。
针对药房窗口服务,药师抓药剂量不准、发药比较慢、值班期间员工不在岗等问题,我严抓奖惩制度。当时工资才一两百块,我们通过职代会规定“抓错一味药或剂量不准,扣50元”“医务人员和行政后勤值班期间不在岗,扣50元”,等等。在规范严明制度之下,药房岗位责任就搞上去了,同时医疗、行政岗位职责更加明晰。医疗方面,我们加强了医院分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服务。此外,禁止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
1993年8月,医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1997年9月20日,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窗口现场会在医院召开,福建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何少川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在当时是福建历史上少见的。
那时,我们带领全院开始紧锣密鼓地创“三甲”中医院。1996年3月7日,福建省卫生厅厅长魏忠义到医院调研医院分级管理进展情况,并深入病区看望病人,同时就如何创“三甲”中医院提出指导性意见。同年5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陈士奎来院检查创“三甲”工作情况,并题词“为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1997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第一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我参与了挂牌。
由于创“三甲”工作努力,我得到上级的认可。1998年3月开始,组织上任命我担任副院长,主持医院全面工作;1998年6月到2000年3月,任命我担任院长。虽然作为医院决策的“拍板人”仅两年多,但我始终为实现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目标兢兢业业、努力奋斗。
为进一步激发医院活力,我任上提出了十条政策,使医院业务有所增长。其中包括“住院首诊医生写一份病历,给10元”等,这样一方面能鼓励住院医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住院病人的床位周转。
我在任上还努力推进全院的信息化建设,到投入运行时,我们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实现全面信息化运行的省级医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当时连八十多岁的老中医也在学着用电脑打字,输入电子病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我们医院,我也汇报了这项工作。
以长远不落后的观念,我还指导改造装修了门诊大厅,方便病人就诊取药。
同时,我们推出了八大有中医特色的重点专科,如肛肠科、中医外科、眼科、肾科、脑病、肿瘤、骨伤、胆道病等。
有了中医特色的八大重点专科,还要有现代化的平台。还是那句话:要办大医院,要解决病人的危急疑难问题,没有现代化的条件就没有中医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而搭建现代化平台,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当院长,要管好账,医院才能有规划发展。我提出“超前预算”,大概预计年底收入有多少,先投入,让各科室提前打报告,需要哪些能够引领临床发展的、达到省级一流水平的仪器设备。
当时,眼科老主任金威尔很积极,申请配备的仪器设备,是福建省眼科最先进的。我们配置上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专家徐国兴看了都感叹“先进”。
此外,给妇科也配备了腔镜设备。那时,上海长海医院的腔镜设备很先进,我们找到在长海医院的一名福清籍军医,征求他的意见,根据他的建议购买了腔镜设备,同时也请他来做手术。这些腔镜设备在当时是全省最先进的,我院也成为全省最早开展腔镜手术的医院。几年后,医院引进了陈捷医生,腔镜就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了。
除了仪器设备配置,我还推进了手术室的改造工作。我让李添云副院长带队到省内外医院学习调研先进手术室建设的情况和经验。后来,我们借鉴了上海长征医院层流手术室的建造。我们医院手术室改造后,外院来会诊手术的专家都夸赞“人民医院手术室是全省最先进的”。
当时医院还申请世行贷款项目,购买磁共振等设备。
实施“超前预算”办法后,医院由于有了成熟先进医疗设备的先机效应,年底能结余的经费更多了。于是能开展的项目就更多了,医院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2000年3月的最后一天卸任人民医院院长的,至今24年有余,现在回忆起来,感慨良多。
记得我刚担任副院长时,有一天,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领导来院开会,突然问起我,你业务搞得很好,为什么也会来当医院领导?
我回答,不为良相,便当良医。良相排在前,可以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
这是我的理解,如果当一个好医生,我只能看好一群病人,而当一个好领导,就能使更多的医生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且,我们读了中医,具备整体思维、系统观念及辩证和辨证思维,知道如何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用药如用兵,这对正确的领导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中医治病要辨证论治,处方用药讲究君、臣、佐、使。这和从政一样,不仅要有好的方针政策纲领,而且君臣将相也要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另外,我也始终没有离开临床,无论当院长,还是到其他行政岗位,我都始终坚持每周坐诊。
寄语福建省人民医院
从1990年调入福建省人民医院到我卸任院长的十年,是我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历程,我学习了很多,锻炼了很多,收获很大。作为医生,我一直没有离开人民医院,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我都没有离开过,关心支持人民医院的发展,人民医院是我一生要服务的单位,中医是我终生的事业,我永远是人民的医生。
我任副院长、院长期间,我们那几届的领导班子定下了福建省人民医院的办院宗旨“人民医院为人民”,以及“医术第一,病人至上”的院训。1999年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来院视察,我向他汇报我们医院的工作及“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得到他的充分肯定。
我希望,福建省人民医院继续按照“人民医院为人民”办院宗旨,秉持“医术第一,病人至上”理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教研、传帮带并进,厚积薄发,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