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选调政策调整,海外毕业生招录被取消!
更新时间:2025-01-02 19:06 浏览量:6
“您都这么大的海归了,和我们皮皮虾较什么劲呀?”2009年,小品《暖冬》的台词,体现了“海归”的特殊标签和特殊价值。
“出国是‘镀金’,归国领高薪”,在一段时间内,也是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
但是就在2024年,随着多地选调政策的调整,网友直言:“海归优势不再,天塌了!”
先看面朝大海的广东。
2024年12月9日,《广东省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发布。其中,高校范围发生明显变化,往年可报考的“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这不是个例!
北京、山东、河北等地,逐渐收紧对留学生的选调政策:
聚焦北京。
在《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取得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国(境)外院校(以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准)研究生学历学位、学制1年及以上、未落实工作单位,且本科阶段在“优培计划”面向的国(境)内相关学校(学科)就读的留学回国人员。
再看考公大省,山东。
2025年度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取消了海外高校。
在河北。
2023年度选调对象包括毕业于QS排名大约前50名高校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但前提是这些学生的本科学历必须是在指定的国内高校获得的。到了2024年,选调范围则变更为仅限于国内的重点高校以及河北省所属的主要本科院校的毕业生。
……
这些改变,对“海归”留学生而言,影响很大。
一份由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和猎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海外留学生毕业规划首选中,“考公务员”占了17.73%,排在第三。有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
曾经敞开的大门,正在缩小。
是“海归“不值钱了?
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并不简单。先要了解选调生的基本概念。
选调生(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群体的简称。
概念不长,但关键词很多——
品学兼优、基层工作、领导干部后备人选、重点培养群体……
如今,出国留学变得不难,越来越低的“门槛”,实际上影响着“含金量”。而选调生需要的“才识量”,相比之下,变得更高。
那么,“海归”真得不值钱了?
回到这个问题,并不是“海归”不值钱,只是曾经的“光环”不在,是在人才市场的较量中,公平已然回归。
而对于“海归”或者“准海归”而言,选调政策的调整,也迫使他们的动机更加变得澄澈。
在这样的调整下,我们更加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更不会怕火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