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桥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屈辱的“叫门天子”朱祁镇,为何毛主席却对他如此推崇?

更新时间:2025-04-12 03:42  浏览量:10

毛泽东在阅读《明史》时曾总结,明朝16位皇帝中,仅有朱元璋、朱棣、朱厚照和朱祁镇四人总体评价较好,其余“尽做坏事”。

看到朱祁镇都能被列入明朝4个最好的皇帝很多人都懵了,谈到朱祁镇那各种标签已经满天飞了。“叫门天子”,“明堡宗”——宠信宦官、御驾亲征被俘、开门揖盗、冤杀忠臣于谦……这位皇帝的人生,活脱脱一部“顶级作死指南”。

9岁登基的他,前半生堪称“高开低走”: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内阁给他打下了盛世基业,他却亲手搞出“土木堡之变”,把20万明军精锐送进瓦剌包围圈,自己成了史上首位被俘虏的明朝皇帝。被放回来后,他又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转头就杀了救国功臣于谦。这剧情,连《甄嬛传》都不敢这么编。

但就是这样一个“黑料大王”,毛主席却把他和朱元璋、朱棣并列为明朝四位“稍好”的皇帝。难道伟人也看走了眼?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位“大明战神”身上藏着什么让毛主席高看一眼的秘密。

朱祁镇临终前干了一件惊天大事——废除人殉制度。这个从商周延续到明朝的残忍制度,让无数妃嫔宫女被迫陪葬。朱元璋恢复殉葬时,仅他一人就带走46名妃子。而朱祁镇顶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压力,在遗诏中写下:“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自朕始,后世皆不得为此!”

毛主席点评:“这是真仁政!救了多少人命!”在封建帝王中,敢动既得利益集团蛋糕的,朱祁镇算个狠人。这波操作,直接让他在主席的“帝王评分表”上怒刷好感。

被瓦剌关押的八年,成了朱祁镇的“人生补习班”。复辟后,他干了三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

重用李贤等贤臣,削弱宦官势力,连建文帝后裔都给予了释放;

60岁以上老人免税、乞丐统一收容、灾年开仓放粮,就差没喊出“精准扶贫”;

虽然没恢复永乐时期的霸气,但好歹稳住了土木堡后的烂摊子,后期执政期边境也相对稳定;

毛主席认可:“跌倒了还能爬起来,比那些躺平的强!”这种“知错能改”的韧性,正暗合主席“改造与重生”的革命哲学。

毛主席说朱祁镇“稍好”,其实是场明朝皇帝的“比烂大赛”。看看他的竞争对手:

嘉靖:修仙炼丹20年不上朝,差点被宫女勒死

万历:罢工30年,奏折堆成山

天启:沉迷木匠活,魏忠贤专权

相比之下,朱祁镇虽然捅过大篓子,但至少干了几件实事。就像网友吐槽:“全靠同行衬托!”

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主席特意拿朱祁镇举例子:“当年他被俘虏了,明朝也没投降,于谦带着人死守北京。咱们就算回不来,也要坚持斗争!”这个“失败案例”,硬是被主席讲成了“绝地反击”的教学模板。

主席从朱祁镇的失败中,看到的不是耻辱,而是“留得青山在”的生存智慧,废除殉葬对应着“打破封建枷锁”,主席这是借古讽今,复辟后的政策调整,暗合“根据地建设”“整风运动”的治理逻辑。

就像主席评价自己时说的:“功绩第一位,错误第二位。”这种“三七开”的智慧,让朱祁镇在史书上有了翻身的可能。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需要层层剥茧的论述题。正如毛主席读史时说的:“看问题要全面,死人堆里也能扒拉出真金。”这或许才是我们读史该有的姿势。